免除刑事责任不是无罪。免于刑事处罚和无罪的区别如下:一、两者所依据的法律不同免予刑事处罚所依据的是《刑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而无罪判决所依据的是《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的规定。二、两者的所适用的条件不同《刑法》第三十七条,免予刑事处罚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犯罪情节轻微。二是不需要判处刑罚。只有当两个条件同时符合时,才能适用免予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规定:(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即当法律规定为无罪的和证据不足的应当作无罪判决。
2022-08-10 09:17
不负刑事责任并不意味着不构成犯罪。犯罪一词有两个含义:1,满足犯罪的所有要素,它应承担刑事责任(但是要注意刑事责任不单是刑罚,还有非刑罚处罚方式、保安处分)。2,满足不法行为构成(三阶层的前两层),但是与责任无关,如基于不可抗力实施的侵害行为。一般对犯罪一词的使用,是就前一种内容而言的。因此,不承担刑事责任与不犯罪是不一样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2-08-12 14:00
孕妇涉毒犯罪,一般不可以免除刑事责任。只有具有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犯罪过追诉时效等情形的,才可以不予追责。孕妇涉毒犯罪,在判决之前可以财物监视居住、取保候审刑事强制措施,在判刑之后可以监外执行。
2022-08-12 11:34
孕妇涉毒犯罪,一般不可以免除刑事责任。只有具有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犯罪过追诉时效等情形的,才可以不予追责。孕妇涉毒犯罪,在判决之前可以财物监视居住、取保候审刑事强制措施,在判刑之后可以监外执行。
2022-08-08 09:32
2022-09-28 16:45
既然法院判决构成犯罪那就不是无罪,而是有罪判决;免于刑事处罚是指因某些原因犯下罪行,需要刑事处罚,但因为自首或其他情节,导致不用接受刑事处罚。
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