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一方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当事人对合同解除或者债务抵销虽有异议,但在约定的异议期限届满后才提出异议并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当事人没有约定异议期间,在解除合同或者债务抵销通知到达之日起三个月以后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因此
1、当事人对合同解除有异议的,应在约定的异议期限届满前提出异议并向人民法院起诉;
2、当事人没有约定异议期间,应在解除合同通知到达之日起三个月之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接到解除合同通知的一方,如果在三个月内没有向人民法院起诉提出异议,无论其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的理由多么充分,都有不会得到人民法院支持的风险。这里的“三个月”是法律规定的除斥期间,不因任何事由中止、中断或者延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022-08-12 13:52
交通事故发生后,在认定肇事方具有交通事故逃逸情形下,强制责任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在法律上是否能够得到理赔。
交强险能够得到赔付。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是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致使交通事故发生,在肇事者逃逸的情形下,如果肇事车辆经查明已投保交强险的的,保险公司应承担无过错赔偿责任,在保险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保险公司赔付后,是有权向肇事方行使追偿权。商业险会有“逃逸商业险免赔”这一条款,即肇事逃逸保险公司是不会进行理赔的。
2024-09-25 13:41
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调;
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
征地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用土地方案的实施。
根据目前土地补偿标准争议裁决机制,由国务院裁决的案件,由省政府协调,国务院裁决。
2024-09-21 10:38
对工资有异议,劳动者可以个人或者请工会或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如果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如果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要在离职起一年内提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1-02-19 09:10
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或者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证明送达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当事人逾期提交复核申请的,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同一事故的复核以一次为限。
2024-04-03 10:40
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或者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证明送达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当事人逾期提交复核申请的,不予受理,但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必须书面通知到申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