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的再审程序:先由案件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出申诉;然后由法院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决定受理的,再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最后作出相应的判决;不予受理的,则说明理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二条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2022-09-13 13:37
刑事诉讼再审抗诉的程序:
1.提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抗诉;
2.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应当制作提请抗诉报告书,并将审判卷宗、检察卷宗报上级人民检察院;
3.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抗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再审法庭;
4.人民法院就抗诉案件作出再审判决、裁定以后,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对再审判决、裁定进行审查。
2025-02-05 14:16
直接向作出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但是案外人仅能对原判决、裁定、调解书所确定的执行标的物主张各种权利,且只有在无法另诉解决的情况下,才能申请再审。
2022-09-13 16:10
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是:
1.立案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犯罪人的自首等方面的材料进行审查;
2.侦查;
3.起诉有两种,包括公诉和自诉;
4.审判;
5.执行则指刑事执行机关为了实施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所确定的内容而进行的活动。
2022-08-27 14:43
刑事案件再审程序的规定参照《刑事诉讼法》的以下规定:
第二百五十四条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对于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2023-02-23 14:26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再审程序,是指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在具有法律规定的再审事由时,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对原审案件也称“本案”再次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一种特别救济程序。再审程序的启动一般有以下三种:
1.法院决定再审。人民法院决定再审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属于再审的客体;已生效的判决、裁定必须确有错误。
2.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认为确有错误,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对案件再次审理并加以改判。当事人申请再审,是引起审判监督程序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3.检察院抗诉与建议再审。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依法提请人民法院对案件重新审理的诉讼行为。民事抗诉的目的在于,通过抗诉实现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的监督,使错误的判决和裁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纠正。
综上所述,你知道诉讼程序错误需要再审的依据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