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 【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2-08-09 14:16
案件移交检察院后程序 案子从派出所移交检察院,是指侦查终结,查明犯罪事实,证据充分,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刑事案件由侦查机关侦查终结,向检察院移送起诉后,检察院会根据具体案情进行处理:
1、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
2、 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如果检察院决定向法院起诉的,则法院会在受理检察院的起诉后,依法进行审理,并根据审理情况进行判决:
1、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2、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3、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2022-08-09 10:52
2025-04-30 09:00
如果被对方起诉的,可以先与对方进行充分的协商,或者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一般来说,被起诉只要进行应诉首先要接受别人的起诉书进行应诉、在规定的时间写好答辩书或反诉状上交到人民法院、然后就要收集应诉需要的证据、做好积极答辩的准备、在开庭时做好答辩即可。
2022-11-30 10:15
“刑事案件怎么处理要依据刑事案件的类型而定,刑事案件一般是由公安机关侦查的,如果是渎职类的案件由检察机关负责。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人民检察院在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2024-04-26 15:19
对于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士,如果其实施了犯罪行为,便应承担刑事责任,这即是所谓的“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然而,国家法律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宽大处理-会适度地减少惩罚力度。
例如,当已经年满17周岁的青少年涉嫌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他人导致重伤或死亡等罪行时,他们仍然需要接受刑罚,只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并不适用死刑而已。
关于刑律,有明文规定显示,每位年满16周岁的犯罪者均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我国刑法则明确表示不适用死刑以及死缓的判决。
他们受到的最高刑罚只能是无期徒刑,同时,法律还要求我们必须相应地采取更加宽容的态度进行量刑,尽最大可能采用非监禁刑来处置他们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