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建设包括: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2022-09-17 11:14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
1、社会保险制度。指由国家依法建立的,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和失业时,能够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
2、社会福利制度。广义上与社会保障同义,狭义上指由国家或社会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向全体公民普遍地提供资金帮助和优化服务的社会性制度。
3、社会救济制度。指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4、社会优抚制度。指国家依法定的形式和政府行为,对有特殊贡献的军人及其眷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有待赈恤性质的社会保障制度。
2022-09-06 14:46
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保险是为社会成员提供必要时的基本保障,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这是用人单位的基本义务。
社保保障范围和内容为:
1.医疗保险:主要可用于报销医疗费用,有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其中,统筹账户主要用于报销住院医疗费用、特殊门诊医疗费用等;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自费医疗费用等;
2.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合并,主要可对生育医疗费用进行报销,此外还可给付生育津贴等;
3.工伤保险:主要可用于支付工伤治疗医疗费用、生活护理费、伤残补助等;
4.失业保险:主要可用于给付失业保险金等;
5.养老保险:在法定退休年龄之前累计缴费满15年,则可在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此外,还可以给付丧葬费、抚恤金等。
2022-11-30 14:41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社会优抚制度
社会保险制度是指由国家依法建立的,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和失业时,能够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社会优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条 之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第三条 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2022-08-09 16:45
数字乡村建设六大内容:
1、乡村网络高速泛在
要想富,先修路。农村看得见的水泥路、柏油路,实现了人畅其行,货畅其流,让农民的口袋充盈起来。而看不见的“网路”,搭载着大数据下乡,可以让农民的脑袋充实起来。
2、数字经济蓬勃壮大
数字技术渗透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智慧农田、智慧牧场、智慧渔场等新型农业生产载体成为主流。农村电商成为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出村进城的重要渠道,农产品借助互联网实现标准化、品牌化和价值化。
3、生态保护智慧先进
农业物联网在生产领域普及应用,现代设施农业等绿色农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对农业投入品实施信息化监管,化肥、农药减量应用得到普及。信息技术和传感设备广泛应用于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保护,农村污染物、污染源全时全程处于被监测状态。
4、网络文化繁荣发展
面向农民的数字文化资源产品丰富充足,乡村优秀文化资源实现数字化留存和传承。互联网成为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三农”题材网络文化内容优质丰富。
5、乡村数字化治理高效便捷
面向农村的电子政务实现网上办、马上办、少跑快办。借助互联网不断创新村民自治形式,实现农村三务(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农民自治能力显著提高。
6、普惠服务城乡一体
数字化的公共服务在乡村普及,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与乡村中小学对接落地。“互联网+医疗健康”在农村广泛应用,民生保障信息服务丰富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系统全面覆盖乡村。
2025-03-04 17:10
社会保险项目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通常的三险一金指: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
普遍的所谓社保指: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