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权的行使必须符合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所谓客观要件,是指债务人实施了一定的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的行为,才能使债权人行使撤销权。
所谓主观要件,是指债务人与第三人具有恶意。
一方面,债务人必须具有恶意。
2022-08-12 14:08
撤销权行使有以下效力:
1、被撤销的行为自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2、债权人有权请求受益人或转得人返还其所受利益;
3、受益人、转得人负不当得利返还义务。
2022-08-10 11:23
撤销权适用于债务人与他人实施某种行为,使其作为债权担保的责任财产不当减少,因而害及债权人的利益,致使债权有不能实现的危险情形。在此情况下,债权人可申请法院撤销债务人与他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恢复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使债权得到确保。可撤销合同中行使撤销权时,应当遵循下列规则:
1、行使撤销权的主体要合格。
2、行使撤销权的客体要合法。
3、行使撤销权的方式要适当。
4、行使撤销权须在法定期间内行使。
2022-08-29 10:30
不能。
我国《民法典》将撤销权的行使主体限定为债权人,仅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担保人并不属于债权人的范畴。
担保人只有在承担了担保责任后,方具备债权人的地位,在此之前,不能说债务人的行为侵害了担保人的债权。
因此,担保人不能成为撤销权行使的主体。
2021-12-18 17:48
撤销权的行使条件如下:
1、债务人在客观上实施危害债权的行为。如债务人有使自己的财产减少或负担增加的行为。
2、债务人的行为是以财产为标的的。
3、债务人之行为是有偿行为时,债权人行使撤销权以受益人恶意为条件。
4、债务人的行为发生在债权成立之后,并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2021-04-19 13:39
撤销权,是指撤销权人依其单方意思表示,使合同等法律行为溯及既往地消灭的权利,在行使合同撤销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行使撤销权的主体要合格。行使撤销权的主体应是错误或瑕疵意思表示的一方当事人,即重大误解方、因显失公平的合同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方,被欺诈、被胁迫、处于危难中的一方。
第二,行使撤销权的客体要合法。
第三,行使撤销权的方式要适当。
第四,行使撤销权须在法定期间内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