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相关法律对民事主体的范围,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通常情况下,民事主体也就是常说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一般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也就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
民事主体通常包括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还有个别情形下的国家,如国家成为无主财产的所有人。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 【调整范围】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条 【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2020-12-03 17:41
根据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附带民事诉讼的请求权人有:
(1)被害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在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情况下可作为请求权人,这是2012年《刑事诉讼法》增补的。
(3)人民检察院,在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受损失的单位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前提下,也可以作为请求权人。
人民检察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遭受损失的是国家财产或集体财产;
(2)受损失的单位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3)人民检察院不是“应当”而是“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2022-09-28 09:55
法律关系主体,也即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指在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人。法律对一定社会成员或组织确认为法律关系主体是通过对其能力的确认来完成的。这种能力表现为三个方面:权利能力,也即法律关系主体参加一定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行为能力,也即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责任能力,也即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
2022-08-09 09:56
2022-09-08 08:37
在民事生活中,发生民事侵权行为或者是违约行为等,需要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责任主要包括:(一)合同责任、侵权责任与其它责任;
(二)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
(三)无限责任与有限责任;
(四)单方责任与双方责任;
(五)单独责任与共同责任;
(六)按份责任、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
(七)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
2022-08-09 15:54
民事权利主要包含如下
一、人身权
人身权又称非财产权利,是指不直接具有财产的内容,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一)人格权 :人格权是社会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一种基础性权利。人格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人身自由权、婚姻自由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荣誉权。(二)身份权:身份权是指公民因特定身份而产生的民事权利。也是人身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份权包括:配偶权、亲权、亲属权。
二、财产权
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和知识产权。(一)物权: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二)债权:债权是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民法上权利。债权包括:合同之债、无因管理之债、不当得利之债、侵权行为之债。(三)继承权:继承权是根据法律规定或者死者生前所立有效遗嘱指定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四)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包括: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著作权中也有人身权的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