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在开庭的时候犯人是需要出庭的,这个时候家属也可能会在法院开庭里面,但是犯人不能够和家属单独见面,需要在犯人判刑之后才能够进行探视。
1、如果家属是辩护人的话,开庭后是可以见面的。
《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可以作为辩护人,没有限制辩护人必须是律师,这充分保障了对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其次,《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所以在侦查阶段,家属不能作为辩护人,但可以在检查阶段和法院审理阶段作为辩护人。
2、如果家属不是辩护人,那么法庭开庭后,到判决生效前,由于该案还是处在一审阶段,那么这个时候在押犯人依然是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只有辩护人可以会见,家属只有等到判决生效后才可以见到在押犯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 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间要求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转达其要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委托辩护人。
辩护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后,应当及时告知办理案件的机关。
2021-12-14 10:57
通常在开庭的时候犯人是需要出庭的,这个时候家属也可能会在法院开庭里面,但是犯人不能够和家属单独见面,需要在犯人判刑之后才能够进行探视。
1、如果家属是辩护人的话,开庭后是可以见面的。《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可以作为辩护人,没有限制辩护人必须是律师,这充分保障了对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其次,《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所以在侦查阶段,家属不能作为辩护人,但可以在检查阶段和法院审理阶段作为辩护人。
2、如果家属不是辩护人,那么法庭开庭后,到判决生效前,由于该案还是处在一审阶段,那么这个时候在押犯人依然是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只有辩护人可以会见,家属只有等到判决生效后才可以见到在押犯人。
2022-09-28 09:22
被告人家属可以上诉,但是需要经过被告人同意,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同时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2022-08-10 14:51
开庭后一般在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2022-08-11 11:58
开庭后一般在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2022-08-27 11:31
犯罪嫌疑人会出庭。因此,在庭审现场可以看到犯罪嫌疑人。
同时,现在一般不用犯人这种称呼了,称犯罪嫌疑人,因为任何人未经法院判决,不能认定为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