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经费是按照工资的应发数,不是实发数,实发数是应发数扣除社保、公积金、个税等余额,而工会经费是以工资总额为计提依据。 工会依法取得并开展正常活动所需的费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工会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和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交的经费这二项,其中2%工会经费是经费的最主要来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四十二条 “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的经费。”
2024-08-29 11:40
工会经费是按照应发工资计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这里的“工资薪金总额”是指企业按照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总和,但这个总和是应发数,并不是扣除了社保、公积金、个税等之后的实发数。因此,工会经费的缴纳基数是应发工资,而不是实发工资。
2023-02-23 08:35
工会经费计税依据是应付工资薪金总额。
工会经费是工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费用。工会经费一般来源于:1.会员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规定交纳的会费;2.工会举办的事业的收入;3.行政方面根据工会法的规定拨交的经费;4.各级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行政的补助。在基层工会,工会经费开支范围包括群众活动和事业方面、工会建设方面和工会行政工作方面,在县以上工会,工会经费开支范围还包括有国际活动方面和基本建设方面。另外,工会经费开支还包括基层工会上交经费和县以上工会对下级工会补助支出两个方面。
行政拨交工会经费是国家以立法形式维护工会权益的具体表现,因此,它具有以下特征:
1.强制性。行政拨缴工会经费是法律规定的,因此必须执行。
2.无偿性。企事业、机关的行政方面向工会拨缴经费是无偿的。拨缴工会经费是国家为了支持工会履行社会职能的需要,因此不需要偿还。
3.固定性。行政方面每月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交经费,这是法律固定下来的,具有长期的法律效力。
根据我的描述,你的问题有得到解答吗!
2022-11-21 15:47
工会经费应按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总和缴费。基层工会经费收入范围包括:
(一)会费收入。会费收入是指工会会员依照全国总工会规定按本人工资收入的5%向所在基层工会缴纳的会费。
(二)拨缴经费收入。拨缴经费收入是指建立工会组织的单位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2%依法向工会拨缴的经费中的留成部分。
(三)上级工会补助收入。上级工会补助收入是指基层工会收到的上级工会拨付的各类补助款项。
(四)行政补助收入。行政补助收入是指基层工会所在单位依法对工会组织给予的各项经费补助。
(五)事业收入。事业收入是指基层工会独立核算的所属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和非独立核算的附属事业单位的各项事业收入。
(六)投资收益。投资收益是指基层工会依据相关规定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
(七)其他收入。其他收入是指基层工会取得的资产盘盈、固定资产处置净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和利息收入等。
2022-08-05 16:08
2021-02-27 09:11
劳动补偿金计算标准是按应发工资计算,而不是按实发工资计算。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