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签订合同所要实现的目的有准确清晰的了解。合同的目的一般来说有两个:1、主要目的;2、次要目的。主要目的是签订合同的根本动力,比如买卖合同,买方的主要目的是买到货物,卖方的主要目的是收到货款赢取利润,次要目的是双方希望在交易过程中不会因此产生不必要的损失,要“划得来”。一般来说,合同除去双方当事人、签署落款等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条款组成:一、指导性条款,二、权利义务条款,三违约责任条款。做到有序,最把稳的方法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和个人的判断把合同约定事项做一个归类,这种归类不是按照上述提到的指导性条款、权力义务条款、违约责任条款进行归类的,而是自然属性相同的事项进行归类,归类好后根据一定的逻辑或者时间顺序进行排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 【合同主要条款与示范文本】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2023-04-17 11:22
夫妻间签的保证书是否有法律效力,要看保证书的内容定,如果是关于财产的保证书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是关于人身关系的保证,如:“不许离婚”;或者“离婚需要赔偿”等内容是无效的。因为法律规定婚姻自由,此保证书违反了法律规定。保证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不是看是否公证,而是看保证书的内容。原则上需要确定以下几点情况:第一,行为人是否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第二,行为人的保证是否是其真实的意思表示;第三,保证书中是否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以及是否侵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2022-08-11 14:50
签订一份合同的流程并不复杂,可概括为一句话:合同各方在备好的合同上签字、摁印或者盖章即可。关键在于合同的内容,第一,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否则将直接导致合同无效;第二,合同内容既要避免不必要的矛盾隐患,又要在产生纠纷时能充分保障自己的权益,同时降低维权成本。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和承诺的方式,而要约是指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2022-09-21 09:45
如果对方不履行合同,另一方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继续履行或者解除合同赔偿相应的损失。
对于其他不履行合同的处理,也可以采用以下救济的方法:
1、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2、当事人一方未支付价款或者报酬的,对方可以要求其支付价款或者报酬。
3、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1)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
(2)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
(3)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
4、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2022-08-12 11:44
合同解除后,合同的处理,根据《民法典》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2022-08-23 10:59
无效合同的特征是签订合同的主体不存在或不合法,主要条款不符法律规定,单凭次要条款不能判断合同无效。同时主张合同无效的一方有必要通过法院判定,不能自己判定。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 【虚假表示与隐藏行为的效力】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强制性规定及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 【恶意串通的】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