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 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2022-08-08 09:55
“生二胎谈不到奖励,但是有规定的福利。
1、生育津贴
生育津贴指的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
生育津贴计算方法:生育津贴=当月本单位人平缴费工资÷30(天)×产假天数。(注:假期天数,各地区细则规定不同,以各地区为准。)
2、生育医疗费
(1)确认生育就医身份后就医的医疗费用,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同医院定额结算(超过1万元以上的部分按核定数结算)。
(2)异地分娩的医疗费用,低于定额标准的按实际报销;高于定额标准的,按定额标准报销。
3、一次性分娩营养补助费
(1)正常产、满7个月以上流产;上年度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5%。
(2)难产、多胞胎:上年度市职工月平均工资×50%。
4、一次性补贴
在一、二级医院分娩的,每人一次性增加300元补贴。”
2022-09-20 15:03
2022年生孩子的奖励政策主要有生育津贴方面、医疗补助方面、分娩营养补助以及一次性补贴等方面,而且对于农村人口一样可以享受补贴,不过不同的地区可能有一定的差异,具体还是要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准。
1、生育津贴: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有的国家又叫生育现金补助。
2、医疗补助:在医保中心确认生育就医身份就医的医疗费用,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同医院定额结算,目前,在产检和分娩等其它项目上是可以进行报销的,算下来也可以省下一大部分费用;
3、一次性分娩营养补助:正常产、满7个月以上流产:上年度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5%;难产、多胞胎:上年度市职工月平均工资*50%;
4、一次性补贴:在一二级医院分娩的,每人一次性增加300元补贴。
2022-08-08 09:36
“2022年国务院关于残疾人的政策主要包括七方面的内容:
一、是残疾人的社会救助,主要是包括生活保障支持和医疗救助;
二、是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三、是落实残疾人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政策;
四、是有限保障残疾人的基本住房问题;
五、是支持残疾人就业;
六、是康复辅具;
七、是逐步推进无障碍和服务设施。
根据法律法规,主要目标到2020年,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基本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帮助残疾人共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022-09-27 16:40
2022年退休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文件所规定的退休年龄。
对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并且累计工龄满十年的;
(二)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累计工龄满十年的,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累计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准予退休。
2022-08-09 09:30
1)留学:容易,国家支持,手续简单,成本低,资料简单,很多省市的出入境拿offer就能办。有些省份就比较严格了。需要留学中介的合同,留学中介的盖章说明信,留学中介的营业执照副本盖章件,学费缴费证明等等;
2)出国务工:目前大部分人的情况,但是也是审核最严格的类别,补件概率很高,核查概率高,没有之一。主要是形式太多样,国别情况太复杂等等。同时也是太多乱七八糟中介导致的后果。涉及的材料有:国内派遣公司的营业执照副本盖章、派遣证明盖章、企业劳务派遣资质、国外公司的营业执照,往来合同等等。有些省份的出入境还比较麻烦,材料还需要做境外使馆认证。一方面麻烦,其次周期久,2-3个月起步,通过率普遍不高。
3)移民:审核宽松,不刁难,成功率高。材料难度较高。1)明确自己申请的方案。合理、说服力强
2)别乱试,别乱问。如果你的情况是刚需。可以大胆地去问出入境工作人员。他们会指导。如果不确定。那么换其他地区的问。不要让最后递交申请的出入境工作人员对你太熟悉。确定了方案递交后就会留底。出入境工作人员会把整套资料扫描留底。所以如果第一次没有办下来。第二次的方案就会被动很多。
3)目前申请护照主要有几个平台,国家移民管理局网页、APP、微信,支付宝、政务网等多个渠道。不同省份略有差异。个人经验建议,不要去大厅填表。
4)护照政策是全国通办,但是政策执行起来,现在基本要户籍地或者常住地。
5)早办早好,目前越来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