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个人失误给公司造成损失,会让个人承担限额责任。
因为劳动者原因造成公司经济损失,劳动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没有扣除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且发放的工资不得低于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2024-08-24 10:27
因劳动者过错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如果存在劳动者严重失职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害的,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对于造成的损失,劳动法并没有规定怎么处理。
由于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只有在职工由于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职工才负赔偿责任。要求劳动者赔偿损失的依据,是双方在劳动合同中有明确的约定条款。如无合同约定或规章制度规定,则劳动者无需承担赔偿责任,避免用人单位将经营风险转嫁给劳动者。
2025-01-18 10:17
按照合同约定的承担。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
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2024-06-22 11:15
工作失误造成公司损失,劳动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不过工作失误非因劳动者本人原因造成的,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可以通过扣除劳动者工资来弥补损失,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用人单位违法扣除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
2022-09-24 13:54
员工因履职不当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需要向企业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员工承担赔偿责任必须符合一定条件,赔偿额度要合理。
1、首先,员工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者重大过错,员工违反了岗位的操作规程或规章制度。
2、其次,企业存在直接的经济损失,不包含具有不确定性的预期利益。包括已经遭受的实际损失和必然遭受的损失。
3、再次,员工的主观过错行为与经济损失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员工的过错行为导致直接经济损失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如果直接经济损失的后果并非员工的过错行为所引起,而是由其他因素导致的,员工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4、最后,员工的赔偿额度应当要合理。赔偿额度应以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限。如员工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企业的损失可以从员工的工资中按月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2022-10-11 16:18
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是故意造成的,则全额赔偿;若过大过失造成的,则部分赔偿,赔偿比例由法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没有统一标准;若一般过失造成的,则无需赔偿。
我国法律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