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行贷款后再放贷违法,情节严重的构成高利转贷罪。高利转贷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的规定,是指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再高利转贷给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高利转贷行为在中国的一些地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行为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金融秩序,有很大的危害性。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二十六条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高利转贷,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两年内因高利转贷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高利转贷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022-08-12 16:13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具体是国家的贷款管理制度。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由中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服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城乡信用合作社及其他经营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上述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构成,其他任何单位包括外资金融机构(含外资、中外合资、外资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等)和个人都不能成为本罪主体。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于其非法发放贷款行为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是出于过失,这种过失一般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至于行为人实施的发放贷款行为本身,则是出于故意,尤其滥用职权,更是故意而为,但本罪属于结果犯,行为人对行为的故意并不影响其对结果的过失,因而本罪仍属于过失犯罪。
2022-08-10 15:02
银行发放贷款主要包括贷款发放→登记台账→监督支付三个步骤。
1.贷款发放。
(1)银行前台确认贷款全部法律文件齐备、企业满足贷前条件和合同约定支付方式后,填写授信业务报告单,贷款指标通知单,分送风险管理、授信管理和计财、会计等部门。
(2)财会部门审核无误后,办理提款、转存手续,划入企业在本行开立的存款账户。至此贷款全部流程完结,转入贷后管理程序。
2.登录企业(和担保人)并上传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
3.监督支付。按照合同约定,监督贷款资金使用。
(1)企业提款属于委托支付的,银行专职人员根据企业支付申请,核对支付对象、金额等信息与商务合同等证明材料相符后,将贷款资金通过企业账户直接支付给交易对象。
(2)属于企业自主支付的,企业需按借款合同约定定期汇总报告贷款资金支付情况。银行通过账户分析、凭证查验或现场调查等方式核查贷款支付是否符合约定用途。
2022-08-12 08:58
可以。平房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通常是可以办理抵押贷款的。所谓的手续,主要是指房屋的产权证。不过房产证要明晰,符合国家规定的上市交易的条件,可进入房地产市场流通,未做任何其他抵押,而且所抵押房屋未列入当地城市改造拆迁规划,并有房产部门、土地管理部门核发的房产证和土地证的情况下即可申请抵押贷款。目前,我国有部分平房是仅有土地使用证而没有房屋产权证的,这种情况是无法办理抵押贷款的。所以能否办理抵押贷款,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022-08-10 16:42
可以。平房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通常是可以办理抵押贷款的。所谓的手续,主要是指房屋的产权证。不过房产证要明晰,符合国家规定的上市交易的条件,可进入房地产市场流通,未做任何其他抵押,而且所抵押房屋未列入当地城市改造拆迁规划,并有房产部门、土地管理部门核发的房产证和土地证的情况下即可申请抵押贷款。目前,我国有部分平房是仅有土地使用证而没有房屋产权证的,这种情况是无法办理抵押贷款的。所以能否办理抵押贷款,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022-08-10 15: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违法发放贷款罪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区分违法发放贷款罪与非罪的界限主要应注意考察以下两点:
(1)行为人是否违反规定而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如果行为人既未玩忽职守,也未滥用职权,而是符合有关规定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借款人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造成贷款人损失的,由于行为人对损失的发生既无故意,也不存在过失,当然不能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2)造成损失大小。如果未造成重大损失的,不能以犯罪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