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公司是没有权查询个人信息的,也没有权利查询家人信息。个人的征信信息只能由个人查询或者受权他人查询,例如向银行申请借款是,银行会要求借款人授权银行查征信信息。
《民法典》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隐私权侵害行为】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2022-09-19 13:43
实际上,借款人的贷款逾期第三方,催收人员联系到本人亲属进行催收的行为属于违规的行为。如果是预留的紧急联系人不违法如果事通讯录,没有预留的紧急联系人,那么就违法因为涉及到个人隐私和名誉权问题,应该搜集证据,起诉,或者投诉监管部门。
2022-08-12 08:52
个人信息属于个人隐私权利,村委会无权擅自查询。隐私权是为众多法律系统所支持的一种人身基本权利。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2022-08-11 13:42
为了催促借款人积极还款,一旦借款人逾期不还钱,将会频繁收到催款电话、短信,一再不肯积极还钱的,那么债主可能会将注意力放到其家人身上。如果不属于家庭共同债务的,其实这笔借款跟其他家人无关,对方不能进行短信、电话骚扰,实践中遇到这种网络骚扰的,可以选择积极报警处理。 事实上借款人逾期不还钱,不管其家庭需不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只要对方进行短信、电话等骚扰,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的,那么都建议可以积极报警处理。
2022-08-09 14:21
根据骚扰方式采取不同方法:1、对方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因为已经能够威胁到人身安全,所以这个时候必须得报警处理。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会侵犯人格权,所以情况已经严重到影响正常生活的,需要及时报警。3、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凭空捏造子虚乌有的东西,目的是让其他人遭受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那么这个情况已经十分恶劣,需要积极报警处理。4、证人是影响案件判决的关键因素,所以出现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那么还是得借助警察的力量。5、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在出现借钱逾期不还的时候,每个借款机构都会采用这种方法催讨,所以这个时候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的,自然需要积极报警处理6、法律上保护个人隐私不受侵犯,所以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属于侵犯人格权,情况比较严重的需要积极报警处理。符合上面情况的,在依法报警之后,侵权人将会被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如果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2022-09-22 14:24
催收给家里人打电话违法。催收给家里人打电话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1、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3、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4、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5、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6、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