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犯罪,指犯罪故意的心理下的犯罪行为。刑法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抱着希望或放任的态度。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认为是故意犯罪。希望结果的发生和放任结果的发生,这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在刑法理论上,前者称直接故意犯罪,后者称间接故意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5-04-23 17:02
知道法律,又违反法律,是明知故犯,这叫做知法犯法。知法犯法按照相关规定处罚,可以向其领导反映相关情况,进行投诉,如违法可报案,也可以视情况向法院起诉。公民可以向同级公安机关及上级公安机关的警务督察投诉,投诉一定要针对具体的警察,不要模糊,针对具体的人,才能得到明确的查处和答复。
2022-08-11 10:32
主要要看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了。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必须符合四个要件,主体要件、客体要件、主观要件、客观要件。知法犯法就属于主观上的直接故意。如果是故意犯罪的,直接按照刑法的规定进行处罚就可以了。我国刑法没有加重处罚这种说法和做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2022-09-23 10:03
偷渡即未经许可偷越国境,偷越国(边)境是指自然人违反出入国(边)境管理法规,在越过国界线或者通过法律上的拟制国界时,不从指定口岸通行或者不经过边防检查,或者未经出境许可、未经入境许可,可追究其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行为。
偷渡对于国家来说,影响了正常的国家间的人员交往,减少了签证收入,扰乱了边境管理与安全,进而对整个国家安全带来隐患。对个人而言,违反了边境管理规定,加大了危险系数,其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2022-08-10 10:27
骚扰电话是指推销产品,或者是一些冒充警方、银行工作人员,进行诈骗以及其他电话骚扰的行为。
骚扰电话不属于违法行为,如果连续多次进行骚扰电话的话,就属于违法的行为了,是要受到治安处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2022-11-29 09:07
“骚扰电话是指推销产品,或者是一些冒充警方、银行工作人员,进行诈骗以及其他电话骚扰的行为。
骚扰电话不属于违法行为,如果连续多次进行骚扰电话的话,就属于违法的行为了,是要受到治安处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