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渡即未经许可偷越国境,偷越国(边)境是指自然人违反出入国(边)境管理法规,在越过国界线或者通过法律上的拟制国界时,不从指定口岸通行或者不经过边防检查,或者未经出境许可、未经入境许可,可追究其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行为。
偷渡对于国家来说,影响了正常的国家间的人员交往,减少了签证收入,扰乱了边境管理与安全,进而对整个国家安全带来隐患。对个人而言,违反了边境管理规定,加大了危险系数,其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二条 【偷越国(边)境罪】违反国(边)境管理法规,偷越国(边)境,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为参加恐怖活动组织、接受恐怖活动培训或者实施恐怖活动,偷越国(边)境的,处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2-08-10 16:58
三人一起偷渡是团伙偷渡。
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024-06-24 15:21
偷渡是指,违反出入境的管理规定,在越过国界线或者通过法律上的拟制国界时,自然人不从指定口岸通行、不经过边防检查或未经出入境许可,可追究其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行为。现在多指偷越国境。偷渡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会减少国家的签证收入,扰乱了边境管理与安全,还会给国家的安全带来隐患。
2024-10-12 13:40
关于“组织偷渡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如下:
首先,“运送他人偷越国境罪”,如果曾进行过三次以上的运送行为,或者一次运送超过十人,便将立案调查。
其次,“组织他人偷越国境罪”,若在短时间内,同一组织连续三次以上的偷渡行为发生,或是每一次参与人数超过10人,那么该组织将面临立案审查。
对于这两项具体罪名来说,一旦被判定犯案,便可能面临有期徒刑两年至七年、罚款,甚至更重的刑罚。
2022-09-08 13:43
故意犯罪,指犯罪故意的心理下的犯罪行为。刑法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抱着希望或放任的态度。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认为是故意犯罪。希望结果的发生和放任结果的发生,这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在刑法理论上,前者称直接故意犯罪,后者称间接故意犯罪。
2024-06-19 14:35
偷越国界,也被称为非法入境,常指在出入境过程中,自然人违反了移民及出入口岸管理条例,未经出入境边疆的有效防线检查,以及未持有相关的出入境允许文件,擅自通过指定的出入境口岸,或者绕过法律规划设定的边界,这种行为属于可供调查的范畴,并可能承担相应的行政乃至刑事责任。
从国家层面上看,偷越国界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各个国家之间的正常人员流动,使签证收入出现减少趋势,对国家边境的管理与保卫造成混乱局面,进一步提高了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系数。
对个人而言,违规跨越国界增加了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因素,其生命财产安全难以得到应有的庇护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