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的,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六十二条,
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后。经过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由接受单位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
2022-10-17 16:10
传唤一般都是已经立案了。有关司法机关立案受理后才能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进行传唤,并向犯罪嫌疑人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
2022-08-12 16:30
立案意味着公安机关已经将该案件纳入法律程序,接下来就会开始侦查,调查案件情况,下一步就是提交检察院提起公诉,在下一步就是法院接收,开庭审理,作出判决。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它行政执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2022-08-09 16:33
人民法院对执行申请立案后,说明案件已经进入强制执行程序,但并不一定已经开始实施执行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执行开始方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第二百四十条 执行通知与强制执行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2022-08-09 16:10
不立案是指没达到刑事立案的标准,是没有刑事责任了,不会定罪判刑。但是并不意味就不会调查了,如果其行为违反治安管理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情况给予行政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立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有犯罪事实存在;
2.该犯罪事实依法需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有犯罪事实,但法律规定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能立案。
2022-10-21 15:01
按照程序来说,录口供不等于立案,笔录只是派出所了解基本问题、情况的,以后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是立案属于公安的另一个程序的。立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犯罪事实存在。该犯罪事实依法需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有犯罪事实,但法律规定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能立案。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第一百六十六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的,都应当立即接受,问明情况,并制作笔录,经核对无误后,由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自动投案人签名、捺指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