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代理是指除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外的公民代理参加民事诉讼的活动,或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公民身份代理其近亲属或所在单位进行民事诉讼的活动。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 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一)律师、基层 法律 服务工作者;(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 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在没有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或者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规定的机关或者组织提起诉讼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支持起诉。
2022-09-13 14:13
民事诉讼代理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具备民事行为能力。
2、委托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必须向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诉讼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
3、 侨居国外的中国公民从国外寄交或者托交的授权委托书,必须经中国驻该国的使领馆证明;没有使领馆的,由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驻该国的使领馆证明,再转由中国驻该第三国使领馆证明,或者由当地的爱国华侨团体证明。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之间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第五十八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2024-10-16 10:21
法定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直接行使诉讼代理权的人。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进行诉讼活动只能由其监护人为法定代理人代理其进行行政诉讼活动。法定代理人是全权代理,其法律地位相当于当事人,其代理权限不受限制,可以行使被代理享有的全部权利。法定代理人不是当事人,属于诉讼参与人中的其他诉讼参与人。实体权利(即具体的裁判内容赋予当事人的权利)的享有者和实体义务(即具体的裁判内容加诸在当事人身上的义务)的承担者只能是当事人,法定代理人仅仅在诉讼过程中代为行使一些程序性的权利;并且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之监护人若丧失了监护权其法定代理人的资格同时丧失。
2022-11-19 15:06
公民代理需要什么手续,需要分情况讨论。
(一)当事人近亲属代理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授权委托书;
2、身份证件原件和复印件;
3、村委会、居委会、社区、街道、派出所开具的与委托人有近亲属关系的证明材料。
(二)当事人的工作人员代理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授权委托书;
2、委托人单位介绍信;
3、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上岗证或工作证或劳动合同、工资表、社会保险资料等证明材料。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推荐的公民代理应提交下列材料:
1、授权委托书;
2、身份证件;
3、推荐书(信);
4、当事人属于该社区、单位的证明材料。
(四)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代理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授权委托书;
2、身份证件;
3、社会团体介绍信;
4、本人身份证;
5、上岗证或工作证或劳动合同、工资表、社会保险资料等证明材料;
6、被代理人属于该社会团体的成员或当事人一方住所地位于该社会团体的活动地域以及该社会团体章程。
2022-08-23 16:25
“代理人不履行职责,并恶意串通第三人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代理人是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代理活动的人。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自然人为代理人时,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法人为代理人时,其代理行为应符合法人的宗旨和业务范围。依当事人的授权委托而确定的代理人,称为“委托代理人”或“意定代理人”;依法律直接规定而确定的代理人称为“法定代理人”;依人民法院或指定机关指定而确定的代理人,称为“指定代理人”。代理人不得超越代理权限进行代理,不得滥用代理权。代理人有权在代理权限范围内独立为意思表示,但不得损害被代理人利益。代理人知道被委托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的,应与被代理人负连带责任。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名义所为的符合代理行为要件的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
2022-08-20 09:28
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如果被代理追认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如果被代理人拒绝追认,由无权代理人承担责任,履行债务;就其受到的损害进行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