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分子自首后一般可以得到从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还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是也有的犯罪分子自首后没有得到从轻处罚,这是因刑法规定的是可以从轻处罚,而不是必须从轻处罚。我国刑法对自首规定的是相对从宽处罚原则即“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要对犯罪后自首的予以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如果犯罪分子行为后果极其严重,虽然具有自首情节,但若将自首情节放到整个犯罪情节中考察,不足以成为犯罪分子从轻根据的,则不从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 【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2023-05-24 16:30
自首认罪认罚减刑,综合考虑自首的动机、时间、方式、罪行轻重、如实供述罪行的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恶意利用自首规避法律制裁等不足以从宽处罚的除外。
2022-08-10 15:48
同时具有自首和自愿认罪情节时,不能同时对两个情节都给予从宽处罚,否则就是重复评价。
首先,给予自首的被告人从宽处罚,是因为被告人有如实供述自己的主要罪行,真诚悔罪,愿意承担法律后果的态度,自愿认罪是这种态度的延续。
其次,自首成立条件的法律规定从三要件演变为二要件,只是认定形式上的改变,在对被告人人身危险性的判断上,自愿认罪作为对指控犯罪事实的认可,应当看成是二要件的补充,评价上不具有独立的价值。
因此,在自首与自愿认罪情节共存时,不应当分别给予被告人从宽的处罚,而应当作一体的评价。量刑的处理上,对同时具有自首和自愿认罪情节的被告人的从宽处罚幅度,应当大于自首但不自愿认罪的被告人。
2023-05-19 16:16
认罪认罚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减刑的,但认罪认罚是否从宽还要从犯罪性质和危害后果、犯罪手段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考量,应该依具体情况而定,对犯罪性质和危害后果特别严重、犯罪手段特别残忍、社会影响特别恶劣的犯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不足以从轻处罚的,依法不予从宽处罚。
2022-09-24 17:28
认罪认罚从宽处理制度,是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举措。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对于指控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同意检察机关的量刑意见并签署具结书的案件,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也就是说量刑三年认罪认罚的,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时,一般应当采纳人民检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议,具体会判刑多少,还需要法官根据犯罪性质,以及犯罪的情节做出判决。
2022-08-12 11:40
认罪认罚从宽处理制度,是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举措。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对于指控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同意检察机关的量刑意见并签署具结书的案件,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也就是说量刑三年认罪认罚的,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时,一般应当采纳人民检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议,具体会判刑多少,还需要法官根据犯罪性质,以及犯罪的情节做出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