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因素:
1、社会环境的污染,使青少年不能明辨是非;
2、自身素质不高,认知能力不足,是青少年犯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家庭教育的误区,为青少年犯罪推波助澜;
4、学校教育的失当,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温床。
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2022-08-10 11:16
青少年犯罪急剧增加的原因: 一、社会接纳度低;
二、教育改造成效不高; 三、好逸恶劳的生活习性和不良朋友圈子诱导青少年再次犯罪;
四、关怀缺失。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打击惩罚作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点防线。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对此进行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2022-08-12 11:17
青少年犯罪判刑的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应当判处刑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应当判处刑罚。
2022-01-20 13:55
无论是世界还是我国,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做法都是:多方干预,更多的强调社会力量。《联合国预防少年犯罪准则》(第2条)所提出的:要成功地预防少年违法犯罪就需要整个社会进行努力;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条)也明确指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实行综合治理。”当然,除了社会的努力外,培养自身的素质抵御犯罪也是很重要的。只有内外因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2025-04-27 14:42
1、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会判刑。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等罪,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负刑事责任。
2、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
2022-11-26 15:36
青少年犯罪,是指未成年人犯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