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前调解到立案需要七个工作日。诉前调解是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来对双方进行调解的。一般来说,诉前调解不成的,符合起诉条件,应当在在七日内立案,并且通知案件当事人,在立案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起诉状的副本发送给被告。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也会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九十六条 调解协议
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2025-01-03 10:51
若在立约调解期限内,法院未成功完成诉前调解工作,通常情况下需于七个工作日内正式立案受理相关案件。
而法院所推行的多元化调解制度,即是指在诉讼程序开始之前,由法院依照法律规范对争议事实进行规劝、劝说与协商的过程,旨在通过此种方式解决纠纷,息事宁人。
法律明文规定,人民法院对于涉及到公民权利义务关系的民事案件,应当以自愿平等和合乎法律法规为基础,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处理。
2022-09-21 15:29
诉前调解不算立案。只有向法院提交起诉书及相关证据,法院立案庭收到这些资料进行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并出具加盖法院公章的受理通知书才能立案。因此,诉前调解不算立案。
2022-09-21 17:01
诉前调解是诉讼的一个阶段,如果可以达成调解协议对方不履行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如果调解不成直接转立案审理。
诉前调解简便、快捷,使当事人省心、省时、省钱,与审判制度不同,调解的目的在于追求当事各方最大程度的利益。
2025-01-20 10:54
不接受诉前调解,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会在七日内立案。
当事人不同意诉前调节的,依法登记立案。委派调解不成登记立案的,调解材料经充分告知、当事人同意及法院审查合法后,可以作为诉讼材料继续使用。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对依法应该受理的一审民事起诉、行政起诉和刑事自诉,实行立案登记制。对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应当一律接收诉状,出具书面凭证并注明收到日期。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应当当场予以登记立案。
到法院的起诉流程有:
1、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副本及相关的证据;
2、人民法院接受原告提交的文件、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立案;
3、法院将原告的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4、被告作出书面答辩;
5、开庭审理;
6、法院做出判决。
2022-09-22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