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救助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城乡医疗救助等,还有对于突发的灾难,禁忌救助和应急救助包括房屋重建修复,困难生活救助。对于低收入人群和城市中的流浪乞讨人员也有临时性的生活救助。
社会救助分为救助和援助,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维持公民的最低生活保障,而形式区别在于,社会救助具有社会责任,而社会援助属于社会义务。根据社会救助的内容来看,有生活、租房、医疗、教育、法律援助等,而根据手段分类,社会求救有资金、实物以及服务救助。
法律依据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九条 国家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
2025-03-07 10:40
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要特征包括如下:
1、救助对象的限制性。
2、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
3、权利义务的非对应性。
4、救助资金的来源和流向的单向性。
社会救助基金一般由政府支付,社会成员不用交纳任何费用,这一点与社会保险不同。
5、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6、救助程序的法定性。
2022-08-12 13:55
自然灾害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应当根据情况紧急疏散、转移、安置受灾人员,及时为受灾人员提供必要的食品、饮用水、衣被、取暖、临时住所、医疗防疫等应急救助;政府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住房损毁严重的受灾人员进行过渡性安置;自然灾害危险消除后,受灾地区人民政府民政等部门应当及时核实本行政区域内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对象,并给予资金、物资等救助;并为因当年冬寒或者次年春荒遇到生活困难的受灾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2024-12-24 09:25
(一)由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代为提出申请。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群众评议、信息核查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初审意见,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示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三)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予以批准,并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布;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不予批准,并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2022-08-18 11:00
2022-11-24 09:28
社会保险费是指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过程当中,雇员和雇主按照规定的数额和期限,向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缴纳的费用,它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最主要来源。
社会保险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生育保险费五种保险费用。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