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罪认罚之后,当事人依然享有上诉权。 首先,若被告人以此前所承认的犯罪事实不符合法定的真实性及自愿性条件,或一审判决所采用的法律存在错误,且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违反法律规定,抑或是法院并未采纳检察机关提出的量刑建议导致其审判决刑过重等诸多原因作为上诉辩护的依据,这种情况通常不会引发争议,因其正当合理的申诉需求得到了支持,检察机关也不会对被告人的上诉行为提出相抵触的抗诉申请。 其次,如果被告人并无充足的理由,亦或是质疑认罪认罚具结书面据的真实性从而提起上诉等特殊情形,检察机关很有可能会视该人为未真正接受认罪认罚的观点,并据此提出抗诉请求,那么过去的量刑建议将会被撤销,最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是被处以更严厉的刑罚。
有,原告可以上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同时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 上诉的主体条件:上诉人与被上诉人都必须是一审当事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相当于原告,因此可以作为上诉人或被上诉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只有被判令承担责任时才有权上诉或称为被上诉人。
刑事案件上诉二审判决一般不会加刑。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实,人民检察院补充起诉的以外,原审人民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上诉不加刑是对被告人提出上诉的刑事案件,上诉审法院不得加重被告人刑罚的诉讼原则,旨在解除被告人的顾虑,保障其依法行使上诉权,以利于案件的正确处理。为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
下列刑事裁定可以上诉: 1、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裁定; 2、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进行上诉。
工伤劳动关系劳动仲裁赢了后对方会不会上诉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对方不服劳动仲裁的可以向法院起诉。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因工伤赔偿问题产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因工受到伤害的,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救治受伤职工,用人单位应30日内为劳动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劳动者可以享受工伤待遇。
民事案件一般可以上诉一次,一审不服的,可以上诉至二审。由于我国是二审终审制,所以如果此时还是有异议的话,只能申诉,申请再审,但此时二审的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并且不会因你的申诉而中止执行二审判决。 一、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对于刑事案件,二审的判决是终审的判决,不能再提起上诉。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向人民法院进行戎抗诉和上诉,人民法院对于上诉应当受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条上诉、抗诉的期限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二审上诉期间并不算刑期,刑期的计算是从终审判决下达后开始的。在上诉期间,原审判决仍具有法律效力,但并不会开始执行。只有在二审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后,才会开始计算并执行刑期。
如果是民事诉讼案件的上诉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则可以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是的,如果您对刑事案件的一审判决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等都有权依法提起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