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转移流程:在个人档案转移前,需要有接收单位,如果没有工作单位,可以在人才中心开具接收证明;个人的档案资料在原来的工作单位的,当原单位收到当地的“档案接收证明”后,才会把个人档案资料和转出证明一块寄给当地的接收单位。
个人档案在哪里查?个人档案查询的地点,根据就业情况的不同分为以下五个,分别为:1、还未毕业的,直接到母校档案馆查,或者网上查找母校档案馆的联系方式,电话或是email联系相关负责人查询;2、继续在本校读研读博深造的,档案留校;3、已签约单位有档案接受权的,档案转到工作单位;4、已签约单位没有档案接收权的,档案转到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市县级人才市场;5、未签约、未就业、自由职业、自谋职业毕业生,档案直接转回原籍所在地的市县级人事部门。
劳动者辞职之后的档案,一般不会保存在原单位,会进行转移。劳动合同法规定15日内办理转移手续。根据劳动部 、国家档案局《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规定,按照下列办法进行转移: 一、劳动者在新单位就业的,转移到新单位; 二、没有在新单位就业的,转移到劳动部门的人才市场或者街道劳动保障所。 当然,也不排除部分企业不按照规定办理,把档案保留在原单位。但除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的情形之外,劳动者个人不可以提取档案。
政审环节是会打开档案查看的。 政审的时候工作人员会提取你的档案,核实下你提供的信息等是否真实,他们会把你的档案调走带到你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社局或组织部。建议你把档案放在当地人才交流中心托管。 政审分为两种,一种是去到你的工作所在单位或者学习所在学校(应届生),然后需要查看你的档案,组织与你的同事或者老师同学谈话,了解你的情况。另外一种是政审人员不到你所在的单位或学校,而要限定你在指定时间以邮寄的方式将指定的资料寄往政审指定的地点。前一种交面审查,后一种叫函审。
个人档案建议不要自己拿着档案,自己拿着档案到时候转正定级,评职称都不可以的,档案在自己手里超过三年就成为死档了,放到人才中心,等到你找到接收档案的单位再转走。 档案放在自己手里最大的影响是:当你领取失业保险和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享受养老保险的时候,就会和人事档案有关了,如果长期放在自己手里,有可能变成死档,会导致你工作期间所缴纳的社会保险无法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