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通知书有效期是:确定中标人后发出,同时通知其他投标人中标结果,在投标有效期内发出。 招标人确定中标人后,还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中标结果进行公示,公示结束后,招标人方可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 确定中标人一般在评标结果已经公示,没有质疑、投诉或质疑、投诉均已处理完毕时,评标委员会提交评标报告后15天内确定中标人,最迟在投标有效期结束日30个工作日前确定中标人。
1、中标人不履行与招标人订立的合同的,招标人不退还履约保证金。 2、如果给招标人造成的损失超过履约保证金数额的,中标人应当赔偿超过部分,没有提交履约保证金的,中标人对招标人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3、取消该中标人在二年至五年内的投标资格。 4、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1、中标人在中标后,应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积极主动与招标人签订合同。 2、中标人持已签订的合同、中标通知书、履约保证金缴款收据(如有)、投标保证金缴款收据(以上均为原件)到采购与招标管理中心开具退还保证金通知单,然后持上述材料到财务处会计科办理投标保证金退还手续。
发出中标通知书后拒绝订立合同的一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即违约方应当支付给向对方的赔偿额还应当包括对方履行合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即可得利益损失。 实施条例 第七十三条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招标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中标项目金额10‰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无正当理由不发出中标通知书; (二)不按照规定确定中标人; (三)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无正当理由改变中标结果; (四)无正当理由不与中标人订立合同; (五)在订立合同时向中标人提出附加条件。
1、若是中标人迟迟不与招标人签订合同,可以取消其中标资格履约保证金不予退还,给招标人造成的损失超过履约保证金数额的,还应当对超过部分予以赔偿;没有提交履约保证金的,应当对招标人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2、若是招标人迟迟不与中标人签订合同,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中标项目金额10%以下的罚款。 3、当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当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中标通知书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具有法律效力。中标通知书发出后,由于任何一方无故不签订具体合同的,构成缔约过失责任。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中标项目金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
中标工程不能转包。我国法律明确禁止将工程进行转包。《民法典》明确规定,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支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 如果中标单位进行转包的,属于违法转包行为。如果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的,将责令其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
1、中标公示期间投诉的,需要主管部门调查,调查如果属实,影响中标的,则取消;不影响的,发中标通知书。 2、中标结果之所以公示,不仅为彰显“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而且便于各界履行外部监督,若投标人或利害关系对评标结果有疑问的,可通过提出质疑或异议的方式维护己方权利。
倒卖中标工程不会构成犯罪,但是是违法行为。法律明确规定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如果违法倒卖中标工程的,该单位将被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招标投标法》规定的中标无效的六种情形分别是: ①招标代理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泄露应当保密的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或者与招标人、投标人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外,若影响中标结果的,中标无效。 ②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招标人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或者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其他情况的,或者泄露标底的行为,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外,若影响中标结果的,中标无效。
中标后签订合同时间期限为30天。所谓中标,即指投标人被招标人按照法定流程确定为招标项目合同签订对象,一般情况下,投标人中标的,应当收到招标人发出的中标通知书。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在中标通知书发出后的法定期限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