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投诉交警事故处理科,要根据投诉内容来确定投诉地点: 1.如果是交警事故处理科处理事情不公正,向县公安局的督查科或督查大队投诉; 2.如果是交警事故处理科收受钱财,应该向县检察院(反贪局)投诉。 3.如果你不清楚应该投诉到那里,可以打110,这个既是报警电话,也是投诉电话。 4.你也可以向县政府的信访办投诉,他们会把你的投诉件转到正确的职能部门处理。 5.如果在县级单位不能处理好你的问题,可以向上述单位的市级甚至省级部门投诉。
一般来说,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有条件的地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试行在互联网公布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但对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事故等级一般根据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四个等级。一般来说,根据死亡人数确定事故类型的具体标准如下: 1.对于伤亡人数而言,超过30人死亡或超过100人重伤,可以称为特别重大事故; 2.死亡人数在10-30人或者受重伤人数在50-100人,为重大事故; 3.死亡人数在3-10人,或者受重伤人数在10-50人为较大事故; 4.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受伤则称为一般事故。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1.实事求是的原则。即必须从实际出发,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旁观、真实地查清事故真相。 2.尊重科学的原则。即要在科学的基础上,多做技术分析和研究,充分发挥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作用,来查明事故原因。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1.实事求是的原则。即必须从实际出发,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旁观、真实地查清事故真相。 2.尊重科学的原则。即要在科学的基础上,多做技术分析和研究,充分发挥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作用,来查明事故原因。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第六十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事故的划分等级为:(1)特别重大事故,指一次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的直接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指一次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一亿元元以下的直接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指一次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直接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或者3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直接损失的事故。
安全事故四不放过指: 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2.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3.事故责任人和广大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4.事故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过。 根据我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与政府监管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交警队事故责任认定书错误怎么解决?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的一种证据,是不可以更改的,如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书内容的真实性有怀疑,可以提请复核。若有其他证据证明其存在错误,法院不应采信该证据。 1、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2、通过向法院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向法庭提出自己对事故认定书有异议,通过取证、举证和质证,并阐明理由,尽力推翻同处于证据地位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由法庭对交通事故认定予以质证后决定是否采信这项证据,并有权决定事故的赔偿责任比例。 3、通过信访程序。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交警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担责。 通常情况下,行人及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一般由机动车方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但是有办法证明行人有过错的,可以减轻机动车方的责任。也就是说只有证明行人有责任才能减轻机动车的责任,无法证明的,责任由机动车方承担。 行人虽然没有走斑马线,但是按法律规定机动车还需尽到避让义务。如果机动车已经采取避让措施,但仍导致事故发生,就说明行人存在过错,交警将根据现场勘查结果判定双方应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