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两审终审制,二审判决作出就生效了。不能继续上诉,认为判决确有错误,可以申请审判监督程序,也就是再审。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注意事项如下: 1、制作二审民事答辩状时,应当围绕原告在民事起诉状中叙述的事实和理由进行; 2、制作二审民事答辩状时,内容要全面; 3、答辩状写作规则; 4、按时提交答辩状。
民事诉讼法二审中,当事人提出新证据的,举证的期限不少于十天,所以当事人需要在十天内提供自己的证据。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九条,人民法院应当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 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
二审法律援助的情形如下: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法律依据】 《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
刑事诉讼二审时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条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是十天,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天,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二审判决生效时间,当庭作出判决时,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未当庭判决的,二审法院的判决书送达之日,判决才生效。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刑事诉讼法的二审抗诉之间的区别如下: 1、主体不同; 2、理由不同; 3、提起方式不同; 4、途径不同;等等。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
醉驾二审期限的相关规定如下: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二个月以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最高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的审理期限,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三条: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 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第二百三十一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上诉或者抗诉案件的程序,除本章已有规定的以外,参照第一审程序的规定进行。
一审二审法官会沟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另外,二审与一审不可以是同一个法官,在程序法上是不允许的,可以主张二审程序违法,申请该法官回避。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审判人员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