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是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第三者,由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合同出现争议,协商无法解决的,可以起诉或申请仲裁。但是,当事人在书面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者在发生纠纷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应该先申请仲裁,否则法院不予受理。因此,合同中有仲裁条款的,必须先仲裁。
合同无效,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有效。 仲裁条款又称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愿意将其争议提交第三者进行裁决的意思表示。我国法律规定,合同不生效、无效的,不影响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仲裁条款属于争议解决条款。因此,合同无效,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有效。
合同解除后,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的效力是不受影响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九条的规定,仲裁协议是独立存在的,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都不会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这意味着,即使合同被解除,双方当事人仍然需要按照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来解决可能存在的争议。
合同中有仲裁条款的,是不可以直接起诉的。 但是如果合同里的仲裁条款存在以下无效的情形的,则可以直接起诉: 1、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3、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
劳动仲裁申请书需载明下列条款: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等。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的四十五日内及时结束。
有仲裁条款的必须要先仲裁。
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应包括以下内容: 1、有申请仲裁的意思; 2、仲裁事项。仲裁事项必须与当事人有特定的法律关系,只能是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等民事纠纷不能申请仲裁。选定仲裁委员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具体仲裁委员会必须在协议中说明。仲裁协议无效,只有仲裁地点,没有仲裁机构。
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应包含以下内容: 要有申请仲裁的意思表示。 仲裁事项。仲裁事项必须与当事人有特定的法律关系,而且只能是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等民事纠纷不能申请仲裁。 选定仲裁委员会。当事人在协议中必须写明具体的仲裁委员会,如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仅有仲裁地点而没有仲裁机构的,仲裁协议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