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是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第三者,由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合同出现争议,协商无法解决的,可以起诉或申请仲裁。但是,当事人在书面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者在发生纠纷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应该先申请仲裁,否则法院不予受理。因此,合同中有仲裁条款的,必须先仲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一十五条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二项的规定,当事人在书面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者在发生纠纷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其坚持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但仲裁条款或者仲裁协议不成立、无效、失效、内容不明确无法执行的除外。
2024-11-13 09:25
2024-05-24 11:38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情况下,可以先调解,调解不成的要去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不执行或者不满意仲裁的情况下,才能去法院进行起诉。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4-09-18 11:15
劳动争议适用仲裁前置。根据相关规定,劳动争议案件需要先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022-08-12 10:45
合同无效,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有效。
仲裁条款又称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愿意将其争议提交第三者进行裁决的意思表示。我国法律规定,合同不生效、无效的,不影响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仲裁条款属于争议解决条款。因此,合同无效,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有效。
2022-09-24 14:36
发生劳动纠纷不一定要仲裁,但是如果想到法院起诉就必须先仲裁。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纠纷的必经程序,即需要先经过劳动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然后才能到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