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额保证合同与保证合同的区别是:保证合同必须先有债权然后设定保证,最高额保证是对将来一定期间内发生的债权进行担保;保证合同只能担保一笔贷款;而最高额保证可以同时担保多笔贷款;保证合同所担保的债权数额是确定的,最高额保证担保的债权是不确定的。
保证合同是一种担保之债,属于比较典型的诺成性合同。 根据合同成立是否以交付标的物为要件,合同可分为诺成性合同和实践性合同。 诺成性合同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的合同,又称不要物合同。 实践性合同,是指除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以外还须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合同。
保证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 保证期间为保证责任的存续期间,是债权人向保证人行使追索权的期间。 保证期间性质上属于除斥期间,不发生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债权人没有在保证期间主张权利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担任取保候审保证人,必须同时符合下列四个条件: 1、与本案无牵连; 2、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3、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4、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取保候审是一种为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而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包括取保和候审两个方面。其中,取保是指缴纳保证金或提供保证人,保证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审判,候审则是指等候审判。 取保候审保证人,必须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遵守各项法律规定,不逃避侦查、审判,不以任何方式妨碍、干扰证人作证,不毁灭或者伪造证据,不串供,并且保证随传随到。 保证人可以是近亲属,也可以是其他亲戚、朋友,还可以是辩护律师。
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 1、一般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如果是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特别巨大的,可以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本罪属于过失犯罪,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罚。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取保候审保证人的义务有: 1、监督被保证人遵守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 2、发现被保证人违反取保候审相关规定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3、保证人对被保证人违反规定的行为有过错的,需要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保证贷款的风险主要有以下方面内容: (一)超出规定范围的保证人,以盈利为目的的民营医院、学校等作为保证人,也容易出现保证责任无法履行的信贷风险。个人或合伙企业提供贷款保证的,容易出现产权纠纷的风险。另外,借款人可能与同一实际控制人旗下的关联企业提供相互保证,向同一家银行的不同分支机构借款。 (二)代偿能力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贷款保证风险因素。银行贷款时保证人偿债能力良好并不能说明清偿期届至之时依然如此。市场状况瞬息万变,现实中保证人资产状况走下坡路,最后难以承担保证责任的风险多有发生。 (三)在现实中,许多保证人迫于行政干预和政府压力,被迫提供担保。但是,当贷款无法偿还时,它们又以意思表示不真实为理由,拒绝承担保证责任,银行由此而遭受了较多的麻烦。
保证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应当这样保证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性: 首先,行政机关必须查明事实,如果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其次,行政机关应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最后,行政机关应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
保证合同纠纷判决可参看以下内容: 1、案件的判决结果要看法律规定以及双方的证据。 2、法官主动调取证据是法律法规允许的,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的,法院可以主动调取证据或应一方申请调取证据,并不属于偏袒一方。 3、立案八个月未开庭确实是不正常的,可以向有关机关反映。但如果被告充分利用了法律规定的程序,拖延开庭的时间,立案八个月未开庭是可能存在的。如果是被告利用法律规定的程序,与法官无关。律师就经常利用法律规定的程序,拖延审判的期限,以取得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 4、被告就同一案件起诉原告,是正常的,可能属于反诉,也可能是另行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