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管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五条,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 第六条,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在正常情况下足以防止涉密信息泄漏的,应当认定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 1.限定涉密信息的知悉范围,只对必须知悉的相关人员告知其内容。 2.对于涉密信息载体采取加锁等防范措施。 3.在涉密信息的载体上标有保密标志。 4.对于涉密信息采用密码或者代码等。 5.签订保密协议。 6.对于涉密的机器、厂房、车间等采取限制来访者或者提出保密要求。7.确保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
个人信息泄露解决办法: 1、更换账号。 2、更改重要的密码。 3、报案。 4、律师起诉。 5、收集证据。 6、无关重要的信息可以不予理睬。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
政府公开信息的主要方式是报纸,网站,电视广播等便于公众知晓的途径,依申请公开的事项依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予以提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五条: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第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
员工入职时单位需要审核的信息如下: 1、身份、学历、资格、工作经历等信息; 2、是否有潜在疾病、残疾等; 3、是否达到16周岁; 4、是否与其他用人单位仍有未到期的劳动合同; 5、是否与其他用人单位签订有未到期的竞业限制协议。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十五条,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
公安机关信息公开的原因是: (一)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政治要求。 (二)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 (三)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转变执政方式,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四)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制度性要求。 【法律依据】《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第三条,执法公开应当遵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二条,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管理实施细则》第十四条,《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届满,需继续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的,应当于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按照许可程序,向原许可机关申请续办,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许可续办申请书。包括前期从业情况说明、涉及本细则第五条许可条件相关情况的说明,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并加盖单位公章;
个人信息泄露可以通过电话举报、信函举报、当面举报等方式进行投诉。 【法律依据】 《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确定,侵权人因此获得利益的,按照其获得的利益赔偿;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