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刑事案件一律公开进行,不一定当庭宣判。 2、《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刑事案件的立案程序在特定情况下是可以撤销的,然而这仅限于自诉案件的范畴内。 在法院对立案程序进行审查与决定之后,对于自诉案件,法庭具有赋予其撤案的权力;而在针对公诉案件立案之后,撤案的可能性则被排除在外。 另外,人民法院在审理自诉案件时,具备行使调停下级关系的职权;而在自诉人宣告判决之前,她有权利同被告人自行达成和解或者选择撤回自诉。
被害人不需要怎么办。因为刑事案件退回补充侦查的情况是很正常的,退回补充侦查的主要原因是检察院认为案件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退回补充侦查后,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的,还是要依法应该追究刑事责任的。
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刑事案件不一定要请律师,如果是原告,可以找律师,也可以自行起诉。但是被告有以下情形的,需要请律师,没有请律师的,需要向其提供法律援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等。
对于刑事案件,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的区别主要是审理期限不同。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 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一般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若满足法定条件,刑事案件在诉讼过程中将有机会获得法院的协调处理。
若刑事案件未向检察机关提出起诉请求,那么其被告人是无法留下任何案底记录的。
1、刑事案件在批捕之后一般在5个月左右的时间会进行开庭审理。 2、按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刑事案件一般大致需要经历侦查阶段(公安部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和审判阶段(法院)三个阶段,三个阶段都有具体的结案时间的规定和要求。
达到1000以上立案。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如下: ⑴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1000元至3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 ⑵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3万元至1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 ⑶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30万元至5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