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人是依法取得鉴定人职业资格证书和鉴定人执业证书,受司法机关的指派或聘请,运用专门知识和科学技术,对诉讼、仲裁等活动中涉及的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提出鉴定意见的自然人。刑事诉讼法中鉴定人回避决定如果是在法院由法院院长决定,如果是在检察院就由检察长决定,不论是在检察院还是法院,只要是属于回避人员范围内的人员自行回避的,可以口头或者书面提出,并说明理由。口头提出申请的,当记录在案。
刑事案件检察院起诉后,多久开庭,并无具体期限规定。 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 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刑事案件的法院审判流程为: (一)庭前准备。查阅公诉人移送审查起诉的案卷材料,必要时召开庭前会议排除非法证据。 (二)开庭。开庭审理前,由书记员查明各诉讼参与人是否已经到庭、宣读法庭规则等,审判人员就座后由审判长宣布开庭,传被告人到庭,查明被告人基本信息,告知相关诉讼权利,询问是否申请回避等。 (三)法庭调查 通过向被告人或证人发问以及举证质证等查明案件事实。 (四)法庭辩论 控诉方与辩护方就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犯罪的性质、罪责轻重、证据是否确实充分,以及如何适用刑罚等问题,进行互相辩论。 (五)被告人最后陈述 审判长在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1、刑事案件的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等,犯罪证据充分,犯罪事实清楚的,法院就会判处有罪。 2、刑事证据的收集方法: (1)询问。询问是指执法机关或者律师要求当事人、证人或者鉴定人陈述自己了解的案情。 (2)讯问。讯问是指执法机关要求违法行为人、犯罪嫌疑人或者刑事被告人如实交代案情的方法。 (3)辨认。辨认是要求被害人或者证人在若干类似的物品、场所或者人中,挑选出自己曾经所见所闻的部分。 (4)勘验。勘验是指执法人员亲临现场,发现和提取证据的专门活动。勘验主体限于执法机关,律师无权进行勘验。 (5)检查。检查是指执法机关依法对与案件有关的人身进行检验的专门活动。 (6)搜查。搜查
同一案件可以两次起诉,对于原告撤诉或者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原告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但是如果是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在六个月内再次起诉的,应当不予受理。 由于刑事案件的复杂性,同一个案件两次立案时有发生,同一个件由不同的公安机关进行立案是可以的,侦查机关内部会解决此种问题,最终案件还是只能立案一次。 如果案件撤诉,则第二次还可以再起诉,如果案件已经经过判决且生效的情况下,则不能再起诉了。民事诉讼中,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含义,当事人不得就已经向法院起诉的案件重新起诉,一案在判决生效之后,产生既判力,当事人不得就双方争议的法律关系,再行起诉。
刑事案件上诉的程序: 1、当事人要求上诉。 可以书面提出上诉,或者口头提出上诉,而口头提出上诉应制作笔录。 2、当事人可以通过原审法院提出,也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提出。 3、写上诉状。 上诉状要包括上诉的请求和理由,提出上诉的时间,上诉人签名,第一审判决书的文号,第一审法院的名称等。 4、上诉人可以撤回上诉。 上诉期限内,上诉人可以要求撤回上诉,法院应当准许。 5、上诉期满后,上诉人撤回上诉,由二审法院进行审查。 如果原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院正确,量刑适当,二审法院准许上诉人撤回上诉。 如果原判决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等,二审法院应当不允许撤回上诉,继续按照上诉程序审理。
1、按照实际情况而定。如果证据不足,很有可能会结案了。 2、如果检察院认为需要提起公诉的,那就会起诉、开庭、审理、宣判。如果检察机关认为不需要提起公诉的、或者公安机关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撤案的,那就就此结案,就不再有审理环节了。
关于刑事诉讼中的律师费用标准如下详述: 首先,针对不同的办案阶段,我们的收费标准将按件进行计算确认; 其中在侦查阶段,每一件刑事案件的收费范围为人民币两千至一万元之间;而在审查起诉阶段,此阶段的收费亦为每一件两千至一万元; 至于一审阶段,收费则遵循每一件四千至三万元的标准。 其次,对于二审、死刑复核、再审、申诉案件以及刑事自诉案件,其对应的律师服务费用将按照一审阶段的收费标准收取。
如果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刑事案件,大约6个月结案。如果是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刑事案件,经过相应调查取证和审查程序,有可能不足6个月就提前结案。 一般来说,彻底结案有两种情况: 1、侦查终结,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最后由法院作出生效判决; 2、公安局撤销案件或者作出不立案决定,并在追诉时效内不再追诉。
北京刑事案件律师费用收取标准不是法定的,律师收费和以下因素相关: (一)耗费的工作时间; (二)法律事务的难易程度; (三)办理法律事务所需律师人数和承办律师的业务能力; (四)委托人的承受能力和所在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五)律师可能承担的风险和责任; (六)律师的社会信誉和工作水平; (七)办理案件所需的其他必要成本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