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公开审判的刑事案件应当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等内容。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八十二条第六项规定,开庭审理前,人民法院应当对公开审理的案件,在开庭三日前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刑事案件判7年减刑是根据罪犯的情节来裁量的,不能多于剩余刑期的一半。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七十八条,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 (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 (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
抓小偷是刑事案件,偷东西属于盗窃,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事案件中不论是判决实刑还是缓刑,如果附加罚金就必须要交罚金。 【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被判处罚金的罪犯,期满不缴纳的,人民法院应当强制缴纳; 如果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
有下列权利: 1.有权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2.有权申请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回避。 3.有权自行辩护和委托辩护人进行辩护。 4.对于司法工作人员侵犯自己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5.有权参加法庭审理,申请审判长对证人、鉴定人发问,或者经审判长许可直接发问。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14条,
可以构成刑事案件。如寻衅滋事罪等个别罪名中,轻微伤可以构成刑事案件。 【法律依据】 《刑法》第293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
受到过刑事处罚的,会影响本人、直系子女、直系父母、配偶的参加; 公务员考试、警校招生、军校招生、银行招聘、国企招聘等的政审,政审不合格是不予录用的。 【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
刑事案件可能判缓刑的情况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
虚报刑事案件会将受到治安处罚。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逃逸不一定算刑事案件,交通肇事逃逸如果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就不构成犯罪。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下逃逸才构成刑事犯罪,如果没有构成交通肇事罪逃逸的,不需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