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认为,劳务关系中没有工伤问题,雇员在工作中受到伤害可以按普通侵权造成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承担赔偿责任。在程序上,这类案件案由为雇员受害赔偿纠纷,劳动者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不经过劳动仲裁程序。实践中,家庭保姆、钟点工、家庭教师等个人雇佣劳动中受到伤害发生的纠纷,属于雇员受害赔偿纠纷。未经工商部门依法核准登记的个人从事生产经营,不具有个体工商户的法律地位,所雇请的劳动者与之形成雇佣合同关系,即劳务关系,劳动者在受雇期间受伤,雇主应承担民事责任。
劳务关系没有签订合同的,解除劳务关系要不要赔偿,要看当事人是否有约定,没有约定的,不需要赔偿。
劳务人员在工作中受伤的,由用工一方承担人身损害赔偿的责任,具体怎样赔偿,依据受伤的情况而定。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提供劳务一方追偿。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提供劳务期间,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给予补偿。接受劳务一方补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劳务关系里拖欠劳务费可以主张利息。 但是,法院对于逾期利息的诉求一般不予支持。逾期还款利息是指超期支付价款而承担的利息,如果并没有约定劳务费付款期限,则支付逾期利息额诉求难以得到法院的支持。但是,如若双方约定了劳务费的支付期限,则逾期未支付的应当承担利息。
劳务关系不是劳动关系,所以劳务人员在工作是受伤的,不能申请工伤鉴定,但可以申请人身伤害鉴定,由用工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企业聘用退休人员的,不构成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只成立民法意义上的劳务关系。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以后或依法享有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后,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已不再是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
劳务关系不能申请工伤,劳务关系中提供劳务的一方受到人身损害的,只能以人身损害要求雇主承当赔偿责任。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全文》 第十一条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劳务关系交通死亡雇主没有责任,交通死亡并非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的人身损害。目前尚无法律明文规定劳务关系上下班途中的行为也是从事雇佣活动,其遭受的伤害并非发生于提供劳务期间和提供劳务场所,亦非在执行授权或指示的工作过程遭受人身损害。
劳务关系不能申请工伤认定,劳动关系的劳动务人员受伤的,按人身伤害赔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