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纠纷可以找劳动仲裁委处理。首先,你与公司有正规的劳动合同,属于劳动关系,不适用劳动合同法,需要用民法典的规定来规范。 其次,民法典规定了两种解除合同的方式: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约定解除是指双方协商一致解除或者出现劳动合同约定的解除事由而导致合同解除。若你和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约定了,只要你出现相应的工作失误,无论何种原因,公司都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则公司可以根据约定解除你们之间的合同。 法定解除是指满足法律规定的情形可解除合同,民法典规定了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法定情形,也就是合同中即使未约定此种情形也可以根据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纠纷仲裁有时效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这一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同时,也存在时效中断和时效中止的情况,这会影响时效期间的计算。
劳动合同纠纷找劳动行政部门部门解决。发生劳动合同争议纠纷的,劳动者可以先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处理,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或者是申请劳动仲裁。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对劳动仲裁不服即可起诉立案。法院审理劳动纠纷案件必须先经过仲裁程序,这叫一裁二审。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立案流程如下:带着仲裁裁决书、起诉书到基层法院立案庭立案,提交相关证据。法院同意立案,会给你同意立案回执。然后你就等待法院开庭传票了。这期间,要准备好开庭陈述词和被告可能提出的问题的应答预案。最关键的还是准备好证据。
1、劳动纠纷案件一般是通过劳动调解或者仲裁解决的,申请劳动调解、仲裁的,可以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的程序提出。 2、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调解。 3、调解不成,申请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仲裁。 4、仲裁不成的,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 5、如果没有劳动保障部门的调解或仲裁文件,法院不会受理劳动合同纠纷案件的。
1、首先要证明你们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证明等。 2、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那么工作证、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登记表、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录音等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3、对于恶意拖欠工资的行为,除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4、有了足够的证据后可以先和老板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举报或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拿到仲裁书后十五天之内到法院起诉。
发生劳动合同纠纷,先由当事人协商处理; 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发生劳动合同纠纷后主要有下列处理方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向劳动合同履行地等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合同纠纷可以请律师,也可以不请律师。劳动纠纷可以通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的方法解决,没有请律师的必要性。通过劳动仲裁或者仲裁后诉讼解决争议的,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请律师,律师应当出具授权委托书。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内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