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用人单位无缘由解雇员工,则需向该员工支付相应的赔偿金,而此赔偿金额度通常为经济补偿金的两倍之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明确规定,如用人单位在违反了本法所规定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情形时,应当按照本法第四十七条确立的经济补偿金标准的两倍,向员工支付赔偿金。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如下几种特定的情形之下,用人单位无需提前通知即可单方面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关系 (1)在试用期期间被证实未达到岗位录用条件; (2)存在严重违反企业内部劳动纪律和管理规章制度的行为;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带来实质性的重大损害;以及 (4)已经被依法律法规被追究了刑事责任的情形。
罚款不符合劳动法的规定。如果是劳动者因本人原因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公司可要求其赔偿损失,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扣除部分不得超过当月工资的20%。同时工资被扣除后,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1、一般来说,用人单位辞退员工需要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若是属于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等情形的,用人单位没有提前三十日通知劳动者的,应当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 2、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如果员工存在法定过错行为,那么用人单位不需要通知劳动者,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
劳动法加班费规定如下:(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用人单位辞退员工的行为如果属于非过失性辞退,要按员工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以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属于违法辞退的,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员工支付赔偿金;属于过失性辞退的,用人单位不需要赔偿。
劳动法加班费规定如下: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与单位或者个人发生劳动关系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或者从事个体劳动的少年、儿童。劳动法没有规定17岁不能参加工作。 我国劳动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是限制招收不满十六周年的童工。因此,满了十七岁不算童工。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动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工作十年以上辞退,单位应当按照以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