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产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规定处罚。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举报: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向当地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这是最直接的方式。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对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处理违法行为。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如果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导致了劳动争议,您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工会:如果您是工会会员,可以通过工会组织进行举报。工会代表劳动者的权益,可以帮助劳动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告公司违反劳动法的方式如下: 1、被用人单位侵权的,可以到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 2、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可以到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或申请工伤认定、要求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等,如果劳动保障部门有关机构拖着不办,或者对其处理结果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是确定经济补偿支付标准的重要因素。根据规定,每满一年工作就会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对于工作不满一年但超过六个月的情况,按照一年计算来支付经济补偿。而对于不满六个月的情况,则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 此外,在劳动者月工资高于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时,经济补偿的标准将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来支付。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劳动者月工资高于多少倍,经济补偿支付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这里所提到的月工资指的是劳动者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内的平均工资水平。
公司待岗是否符合劳动法,取决于具体情况。 如果公司并没有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且员工不同意待岗,则企业让员工待岗是不合法的。 如果企业经营困难,让员工暂时待岗,或者公司出资安排员工参加培训,在培训期间,员工无法正常参与工作,在此期间算员工待岗,则是合法的。 总之,公司待岗是否符合劳动法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病假在劳动法中被成为“医疗期”,员工的医疗期一般在3—24个月,具体规定为: 1.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3个月;5年以上的为6个月。 2.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6个月;5年以上10年以下的为9个月;10年以上15年以下的为12个月;15年以上20年以下的为18个月;20年以上的为24个月。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等。
单位经常安排加班,应当遵守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的规定。 用人单位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 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 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 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 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 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1、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2、劳动者享有职业培训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3、劳动者享有获得报酬和社会保险的权利的原则; 4、劳动者享有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的原则; 5、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权利的原则; 6、劳动者有组成工会和民主参与权利的原则; 7、在劳动方面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 8、提请处理劳动争议的权利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