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合伙人的权利有: 1、有限合伙人知情权,即有限合伙人获取合伙企业信息、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的权利; 2、有限合伙人的监督权,即不执行合伙事务的有限合伙人有权监督普通合伙人经营合伙事务的情况。
在联营体的运营期限内,若需撤销投资事宜,则须同样获得所有合伙人的一致赞同方可执行。
1、成为条件不同: 执行事务合伙人一定是普通合伙人,但普通合伙人未必是执行事务合伙人; 普通合伙人是合伙人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出资方式、数额和缴付期限,履行出资义务成为的,而执行事务合伙人是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决定,委托一个或者数个合伙人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执行合伙事务的人。 2、权限来源不同: 普通合伙人的权限来源于合伙协议以及有关法律的规定,执行事务合伙人执行事务的权限源自于全体合伙人之委托授权,执行事务合伙人与包括普通合伙人在内的全体合伙人之间建立起一种委托法律关系,该等委托法律关系受到有关法律规则的约束。 3、权利不同: 普通合伙人没有对外执行合伙事务的权利,但是不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有权监督执行事务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的情况。 执行合伙人以公司的名义对外执行事务,其执行合伙事务所产生的收益归合伙企业,所产生的费用和亏损由合伙企业承担。
当债务人欠钱不还时,起诉流程如下: 1、以公司或个人的名义写起诉状; 2、到被告人所在地法院提交起诉状并提供证据(欠条、其他书面证据); 3、等候审理,一般案件6个月法院审结,6个月不能审结的经法院院长批准可延长6个月。 4、等判决生效后,对方不还钱,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如对方没钱,可申请保全对方的房屋)。
被合伙人坑了,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承担赔偿责任。 起诉的流程: 1.起诉方准备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 2.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3.符合立案条件的,人民法院会予以立案,然后起诉方应交纳诉讼费。 4.等待开庭审理。
别人欠钱,应当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首先应该写一份好的起诉书,如果真的很难写,可以口头起诉,然后应该把证据和起诉书带到法庭,并支付诉讼费用,经法院审查后,法院将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依法受理的案件将开庭审理,最后法院将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决,人民法院判决后,对方当事人仍不偿还的,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如果判决下来了,那么应在判决生效后2年内向法院提起强制执行,让法院直接查对方财不进行执行,如果对方就不执行,在一般地区,可以由法警拘留对方当事人,一般是一年一次,一次15日。
1、在合伙企业法起草过程中,一些地方反映合伙企业财产经常受得侵犯,包括挪用和侵占,而以往对于合伙企业财产被侵占和挪用的行为,实践中往往只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责任,成为合伙企业的财产得不到有效保护的主要原因之一。 2、合伙企业法就这方面的问题明确规定,侵占和挪用合伙企业财产构成犯罪的要依法承担刑事责任,并且附带民事赔偿责任,这是合伙企业法的一个突破。1997年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在侵犯财产罪中,进一步规定了对包括合伙企业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的财产侵害行为均承担刑事责任,并且规定了具体的定罪量刑标准,这对合伙企业的的实施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合伙企业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中,将应当归合伙企业的利益据为己有,或者采取其他手段侵占合伙企业财产的,责令将该利益和财产退还合伙企业;给合伙企业或者其他合伙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合伙做的工程款一方占有已有属于民事纠纷,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返还工程款。
诈骗合伙人应当认定为构成诈骗罪的共同犯罪。 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如下要件: (一)主体要件: 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 (二)客观要件: 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三)主观要件: 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1、合伙人挪用合伙资金通常属于民事纠纷,可以提起诉讼要求返还相应的款项或者赔偿损失。但是刑法也规定了单位工作人员挪用单位资金可能构成挪用资金罪。 2、挪用资金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都是挪用性质的犯罪,挪用特定款物罪是指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 3、挪用资金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的使用权,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