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规定的产检假计算方法是:怀孕第1—6个月,每月可享受1天假期,用于妊娠确认以及健康培训等; 怀孕第6—7个月,每个月可享受1天假期;怀孕第8个月,每月可享受2天假期;怀孕9个月以上,每月可享受4天假期,但其中2天已包括在预产假中。 【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
2021年女职工产假与过往年份并无不同,依然是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由社保部门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用人单位未为女职工缴纳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支付相应费用,用人单位不支付的,可以去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区县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做出的裁决不服的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裁决生效,但是用人单位拒不履行的,可以向被执行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不合法。怀孕期间请病假,用人单位不批,如果有医生需休假证明的,用人单位不批是不合法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处理的,病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支付病假工资的。
2021年女职工产假与过往年份并无不同,依然是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由社保部门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用人单位未为女职工缴纳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支付相应费用,用人单位不支付的,可以去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区县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做出的裁决不服的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裁决生效,但是用人单位拒不履行的,可以向被执行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二条女职工产假分别按下列情况执行: (一)单胎顺产者,给予产假九十八天,其中产前休息十五天,产后休息八十三天。 (二)难产者,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者,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难产,增加产假15天; 生育多胞胎,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 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