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是属于集体的资源,当事人只有使用的权利,所以说农村宅基地是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即使两人要离婚,也不能打宅基地的主意,不能随意的分配。 【法律依据】《土地管理法》第十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 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
宅基地可以在本村村民之间互换。农村的宅基地及其地上房屋,可以在本村村民之间进行流转,流转的形式包括转让、互换、出租等形式。 《土地管理法》第62条第四款规定: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闲置宅基地复垦,收回,转让或者商业化利用等。 《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第五十二条的规定,空闲或房屋坍塌、拆除两年以上未恢复使用的宅基地,不确定土地使用权,将会被农村集体组织收回。
农村宅基地的拆迁补偿一般有: (1)房屋补偿费(房屋重置费),用于补偿被拆迁房屋所有权人的损失,以被拆迁房屋的结构和折旧程度划档,按平方米单价计算。 (2)周转补偿费,用于补偿被拆迁房屋住户临时居住房或自找临时住处的不便,以临时居住条件划档,按被拆迁房屋住户的人口每月予以补贴。 (3)奖励性补偿费,用于鼓励被拆迁房屋住户积极协助房屋拆迁或主动放弃一些权利如自愿迁往郊区或不要求
农村宅基地是否有使用年限要分情况看,集体土地上的宅基地使用权法律规定这种宅基地使用权没有时间限制; 但是,宅基地是国有土地上的宅基地,这种宅基地有使用年限限制,法律规定其使用年限不得超过七十年。 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村民每户只能有一处宅基地,并且面积不能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没建房屋的宅基地能赠予,但是只能赠与给本集体组织成员。农村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 宅基地的产权是属于村集体的,所以宅基地是不能与非村集体之外的人进行交易的,所以宅基地上的房屋原则上不能赠与本村集体以外的人。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62条,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农村宅基地确权漏了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补救: 1、向土地确权的法定登记机关提出登记申请; 2、如果登记机关接受申请,则需要去补办登记; 3、如果登记机关不接受申请,农民则可以提出行政复议; 4、如果行政复议结果还是不予接受,那么农民可以向法院提起上诉维权。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五保户在世的时候有村集体优抚,去世以后,五保户的遗产如果没有继承人继承, 就属于村集体的,宅基地本来就属于村集体,五保户去世以后自然还是集体的。 【法律依据】《土地管理法》第八条: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宅基地是可以过户的,但是必须符合宅基地转让的相关条件,只限于本村村集体的成员之间,符合申请宅基地的条件,至于非本村经济成员,自然是不能过户的。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 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我国特有的一项独立的用益物权,是农村居民在依法取得的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宅基地上建造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并对宅基地进行占有、使用和有限制处分的权利。 【法律依据】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且宅基地使用权具有人身属性,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无法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