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费标准: 1、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标准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计算。 2、征用其他土地的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标准规定。 3、适当增加安置补助费。 4、国务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高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 【法律依据】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三条,拆迁人与被拆迁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中包括以下内容: (1)拆迁补偿方式,货币补偿金额及其支付期限; (2)安置用房面积、标准和地点; (3)产权调换房屋的差价支付方式和期限; (4)搬迁期限、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 (5)搬迁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或停产停业损失费发放标准和支付方式; (6)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的方式; (7)当事人约定的其他条款。 《房屋买卖
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是一项专门一项专门针对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设立的纠纷解决制度针对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设立的纠纷解决制度。协调裁决的范围是,对被征地农民与实施征地的市、县政府在补偿安置方面的争议。 【法律依据】 《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5款第6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
征地补偿安置协调制度是一项专门一项专门针对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设立的纠纷解决制度针对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设立的纠纷解决制度。协调裁决的范围是,对被征地农民与实施征地的市、县政府在补偿安置方面的争议。 【法律依据】 《征地补偿安置标准争议协调裁决暂行办法》第四条,协调和裁决征地补偿安置标准争议,应当遵循合法合理、公正公开、及时便民、先协调后裁决的原则。
农村搬迁安置补偿款的计算是征地前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在一亩以上的被征地单位,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每亩年产值的三倍; 征地前农业人口人均耕地不满一亩的被征地单位,征用每亩耕地安置补助费以年产值的四倍起算。 【法律依据】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
易地扶贫搬迁的集中安置方式主要有城镇安置、产业园区安置、旅游服务区安置、农民新村安置、插花安置及投亲靠友等安置方式。易地扶贫是指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 【法律依据】 《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规定,要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方针,坚持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
企业破产职工的安置和补偿问题主要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44条: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劳动合同终止。 《劳动合同法》第47条第一款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第47条第3款规定: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
外嫁女如果把户口迁出本村的不能享受该村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政策,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决定的除外。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
婚后拆迁安置的房子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房屋是公房,一方婚前享有承租权婚后一起居住,且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政策针对共同居住人也享有安置利益。那么安置房夫妻都享有一定比例的份额。 【法律依据】 《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
户口是住户和人口的总称,计家为户,计人为口。 农村有房无户口的,拆迁的应只给予房屋的补偿,而没有安置补助。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