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宪法第六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包括修改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本身只是一部法律,宪法中涉及的法律包括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法等各种法律。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监督和保障宪法实施的意义在于: 1.有利于巩固和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我国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法律本质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 1、违反法律会依法受到强制矫正。 2、法律是各类规则中的最低准则。 3、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法律特征有: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社会规则,这是法律特殊性的表现
宪法是我国最高的法律,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的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
宪法规定我国的监督机关主要有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以及一府两院工作司法监督;检察院是法律规定的司法监督机关,法院也有内部监督机制; 党的监督,执政党有纪委监督;行政监督,狭义是指行政系统内设立监察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进行监督,广义的是指社会监督; 即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公民等主体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全面的检查、监察、督促和指导。
宪法制定程序,一般应包括设立制宪机构、出宪法草案、通过宪法草案,制定宪法要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3以上通过、公布四个程序。 宪法修改程序: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法律依据】 《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
《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 1、确立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2、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 3、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 4、充实完善我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历程的内容。 5、充实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和民族关系的内容。 6、充实和平外交政策方面的内容。 7、充实坚持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宪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八条规定:父母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遗弃、虐待未成年人。
宪法监督权包括公民直接行使的监督权和公民通过自己选举的国家代表机关代表行使的监督权,另外,公民的许多权利具有监督国家权力的性质。 这里,作为参政权的一项内容的监督权,是一种直接的政治监督权。它主要包括五项内容,即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法律依据】 《宪法》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