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二年宪法至今为止共修订过五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宪法宣誓于2018年2月24日设定的,在宪法第二十七条内新增加的一款,也就是“宪法宣誓”。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精简的原则,实行工作责任制,实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反对官僚主义。 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 1.民主决策的参与方式有: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2)专家学者咨询制度; (3)重大事项公示制度4听证会; 2.民主监督的方式: (1)信访举报制度; (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3)舆论监督制度; (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等新方式 3.民主管理的原则; (1)社会主义方向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民主集中制原则; (4)整体性原则; (5)效能性原则。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第一部宪法诞生于一九五四年。我国现行宪法是一九八二年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是成文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和国家对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入职时需要向宪法宣誓的人员包括: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
第一部宪法诞生于一九五四年。我国现行宪法是一九八二年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什么。 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