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宪法宣誓制度纳入宪法是在2018年宪法修正案中确立起来的。2018年宪法修正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已于2015年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将宪法宣誓制度在宪法中确认下来,有利于促使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也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 宣誓誓词如下: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部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第四部宪法即现行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吸收了国际经验,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任何法律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在1982年12月4日,我国现行宪法正式颁布,《义勇军进行曲》被正式定为国歌。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 另外,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宪法对社会的影响: 一是保障国家权力有序运行,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设定的轨道上有序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二是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在人民主权原则下,宪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利得到最明确的确认和最有效的保障。 三是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在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由宪法来规范和调整的,如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其他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节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奋力书写法治新篇章。 12月4日,是中国的“宪法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宪法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不可或缺的,将宪法实施日定为“宪法日”,意义十分重大。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 1、确立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2、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 3、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 4、充实完善我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历程的内容。 5、充实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和民族关系的内容。 6、充实和平外交政策方面的内容。 7、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 8、增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9、修改国家主席任职方面的有关规定。 10、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 11、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 12、修改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有关规定。
1、概念不同 柔性宪法是指在修改程序上和效力上与普通法律相同的宪法。 刚性宪法是“柔性宪法”的对称。刚性宪法是指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其效力高于普通法律的宪法。 2、代表国家不同 美国宪法是刚性宪法的代表,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是刚性宪法。我国宪法也属刚性宪法。 以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的分类标准来考察世界各国宪法,英国的宪法属于典型的柔性宪法。 3、组成结构不同 柔性宪法的法律体系中不存在一部统一的、正式的宪法法典,他的宪法是由很多部普通法律文件和一些宪法判例、宪法惯例组成的。 不成文宪法属于柔性宪法,因为没有统一的宪法典,宪法规范体现在普通法律或宪法惯例中,也就不需要特别的修改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宪法规定,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行使宪法规定的涉及国家安全的其他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宪法规定,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行使宪法规定的涉及国家安全的其他职权。
2018年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也就是宪法宣誓。且作为第三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故宪法宣誓则是在2018年2月24日设定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国家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宪法宣誓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