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第七十七条,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自动离职的员工也是有权拿工资的,不能够因自动离职的关系而不给员工发工资。 劳动合同依法签订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只要付出劳动,单位就要支付劳动报酬,虽然是自离,但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结算工资。 劳动者应当提前提出辞职并交接好工作,如果违反劳动法不辞而别给单位造成损失,则要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自动离职的员工也是有权拿工资的,不能够因自动离职的关系而不给员工发工资。 劳动合同依法签订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只要付出劳动,单位就要支付劳动报酬,虽然是自离,但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结算工资。 劳动者应当提前提出辞职并交接好工作,如果违反劳动法不辞而别给单位造成损失,则要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一般来说,员工离职工资结算规定如下: 1、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2、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3、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 用人单位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 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离职发放工资问题产生纠纷的,那么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或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 劳动监察大队是隶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事业单位,承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权委托的指导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行政职能和负责劳动保障监察经办工作。 仲裁,是指将争议提交给争议之外中立的第三方,由其对当事人的纠纷居中调解,并作出裁断的行为。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制度中的一种,旨在解决劳动纠纷。申请劳动仲裁一般是需要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申请的。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申请书的内容应该包括:1.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住址、联系电话。2.用人单位的名称、单位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3.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4.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5.致送单位名称。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限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所以,离职如果公司不按照规定发放工资的,可以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处理。
试用期内被辞退,可以要求用人单位立即结算工资,也可以协商具体结算时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应该一次性付清劳动者工资,所以试用期被辞退后,应该马上结工资。
短期职工离职后,工资一般应该在单位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进行结算。单位应当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来为其结算工资,并为其办理好其他的离职手续。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
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试用期工资标准及结算方式,应依约定执行。 一般来说,用人单位会按照劳动者实际工作的天数来支付工资。计算方式通常为: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一般为21.75天)×实际出勤天数。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 如果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全部工资,还可能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通常是半个月的工资作为赔偿金。
辞职当天应该把工资结算清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除了应当结清工资,单位还应当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