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4条规定,在民事诉讼中一方当事人死亡的,应视具体情况,分别处理: (1)在诉讼中,一方当事人死亡的,有继承人的,裁定中止诉讼。人民法院通知他的继承人及时参加诉讼,被继承人已经进行的诉讼行为,对承担诉讼的继承人有效。 (2)下列四种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诉讼,不再审理。 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继承的; 被告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 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以及解除收养关系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刑事诉讼当事人有: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1、被害人。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通常指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 2、自诉人是指在自诉案件中以个人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请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人。自诉人承担控诉职能。 3、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是对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的两种称谓。公诉案件中,受刑事追诉的人在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以前,称为犯罪嫌疑人;在检察机关正式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以后,则称为被告人。 4、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包括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但还应根据情况区别处理: 1、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且不得移动车辆: (1)造成人员死亡、受伤的; (2)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的; (3)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 (4)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 2、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符合条件的,可以移动车辆: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并具有法定的可以移动车辆的,当事人可以在报警后,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对现场拍照或者标划停车位置,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等候处理。
合同中可以约定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 法定的合同无效情形包括: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一般来说在通过了离婚调解程序之后,离婚调解书会在五天之内送达当事人。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 调解书由审 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民事诉讼中被告死亡后,法院应当中止审理,等待被告的继承人是否参加诉讼。如果经通知参加诉讼,依法变更被告。如果经通知,其继承人不参加,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并可以强制执行被告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