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没有给员工劳动合同,离职后员工可以先去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对劳动仲裁不满意可以再去起诉。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可以向警察报警,向小区物业管理或者村委投诉。 公安部门可以根据治安管理法对扰民的居民视具体情况而做出处罚: 1、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 2、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3、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拨打当地环保局电话进行举报投诉。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路、民航等主管部门和港务监督机构,根据各自的职责,对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公司不发或少发工资的员工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局投诉,或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对于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在维权前应该注意要收集的证据主要有:1、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2、能证明在单位上班的证据。这些证据主要有劳动合同、单位的工作证、上岗证、考勤记录、工友的证明、以前单位支付工资的工资单或银行交易记录、与老板的电话录音等。如果能设法由单位直接出具结欠工资的证明或欠条,则最好。
当事人属于工厂的劳动者的,当事人可以向工厂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受理投诉后会调查工厂是否存在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若投诉属实的,劳动行政部门会做出相应处罚。 当事人与工厂只存在普通民事纠纷的,当事人可以在工厂住所地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受理案件后,会通知当事人。 若当事人与工厂并无直接法律关系,且认为工厂存在违法事项的,当事人可以就工厂存在的违法事项向公安机关举报。
如果是劳动者要投诉公司,可以到当地的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
装修公司倒闭不退费的,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投诉: 1、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举报,请求调解。 2、向当地有关行政部门申诉,争取第一时间申请相关部门的介入。 3、调解未果的,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诉,要求商家退还预付或剩余款项。商家申请破产的,消费者可以向法院申报债权,并依照法定清偿顺序参与分配。
投诉公司的,可以去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当事人可在劳动部门的官网投诉入口进行投诉,可以直接拨打相关劳动部门的投诉电话或者拨打市民热线进行投诉,可以携带相关材料到用人单位主体管辖范围内的劳动部门窗口进行投诉,交由相关人员受理、出具受理回执。
遇到噪音扰民的,公民可以向环保部门投诉,比如工地上打桩、混泥土搅拌等噪音,是由环保部门直接监管的;也可以向城管部门投诉;或者还可以直接报警处理,警方会对相关责任人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