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不属于法律规定的情形而不按期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属于拖欠工资,一般超过30天无故不发放工资即构成拖欠工资。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单位拖欠工资,如果经劳动者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后仍逾期不支付的,则要按照应付工资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来给劳动者赔偿。并且原先拖欠的工资也要及时支付给劳动者。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约定和法律中的规定,及时足额的支付劳动者相应的工资报酬,不得有拖欠工资、克扣工资的行为,但属于合理代扣工资的则允许。职工遇到单位拖欠工资的,可以先与单位进行协商。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可以去当地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投诉、举报。若此时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的话,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者直接提起劳动诉讼。
不签定劳动合同是违法行为,可以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提起仲裁或劳动监察举报。证据方面能够证明劳动关系即可,比如工资条 打卡记录、工装、工作往来信息、同事证言等。 农民工应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逾期不支付的按应付工资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百以下支付赔偿金。如果通过仲裁无法解决,可以上诉至法院追究用人单位法律责任。
拖欠工资全称是无故拖欠工资,即单位不属于法律规定的情形而不按期或者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 我国《劳动法》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按月支付”即包括工资应当以月薪的形式发放,也包括应当每月支付,因此用人单位应当在自然月结束的30天内结算工资,超过30天即构成拖欠工资。 遭遇拖欠工资,可以和单位协商索要,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还可以通过仲裁、向法院申请支付令的方式索要工资。
1、拖欠工资时间超过一年半的,如果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否则超出劳动仲裁时效不能申请劳动仲裁。 2、如果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克扣工资为由而被迫辞职的,用人单位是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按照每做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标准进行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公司拖欠工资起诉: 一是针对劳动纠纷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是经仲裁后都服从,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执行的,劳动者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三是属于劳务欠款类的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老板拖欠工资的,可以到劳动部门的保障监察大队投诉,也可直接申请劳动仲裁。 具体如下: 1、劳动者首先应该到所在市区的劳动局对公司进行投诉,劳动监察大队会对此立案,留下基本资料。 2、然后去公司调查了解,事情属实的,他们会出面调解,并警告公司的行为已违反劳动法,遇到拒不执行的公司,他们会强制执行。
拖欠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或法律规定的时间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就构成了拖欠工资。
遭遇拖欠工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维权:一、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解决。投诉的解决的优点是,一旦用人单位是接到劳动行政部门的处理通知的;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用人单位在劳动行政部门的压力下就可能会及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这样劳动者可能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解决拖欠的工资问题。因此,这种方式在处理拖欠工资时,一般情况下可以首先选择。但是,如果劳动者的请求复杂的,如涉及经济补偿、赔偿金等,需要具体认定的,则可能劳动行政部门也无法解决,需要进行劳动仲裁程序。二、向劳动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通过劳动投诉无法解决的,劳动者只能向当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以仲裁的方式来解决双方的纠纷。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必须要先经劳动仲裁,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的,除一裁终局的裁决,单位不能起诉的外,其它裁决任何一方对裁决结果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三、通过公安机关采取刑事手段维权。用人单位如果有能力支付,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并且达到一定的金额的,劳动者可以积极的向劳动行政部举报并请求协助报案或者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
如果是雇佣关系的,私人雇主不给工资的,雇员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要求雇主支付拖欠的工资。如果是形成劳动关系的私人老板不给工资的,则劳动者可以到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单位拖欠工资的行为;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