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人的责任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一)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二)代理进行民事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 (三)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 (四)教育和照顾被监护人; (五)对被监护人给他人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
离婚后探视权包括祖父母,夫妻双方离婚后祖父母辈可行使隔代探望权探望孙辈。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八百六十三条的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第八百六十四条规定,祖父母、外祖父母探望孙子女、外孙子女的,参照适用前条规定。
探视权一般是由父母双方协商决定的,一般是每个月的单周或双周的某一天行使探视权,也可能会有一至两天的探视时间。
在夫妻双方在离婚时就探视权的行使时间、方式无法协商时,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决定探视权,法院会依据时间情况对其行使探视权的具体时间、地点等内容予以判决。
在我国,夫妻双方离婚后,爷爷奶奶对孙子女是不具有探视权的。父或母对子女的探视权利是基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这种特定的身份而享有的权利,只能是由父母本人实施,其他人不能享有该权利,也不能代替父母行使。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离婚协议放弃探望权是无效的。探望权是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的父或母特有的权利,是一种延伸的亲权,不能自由处分。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的抚养不仅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这种权利和义务不能由离婚双方自由处分或抛弃。
一般探望权规定一个星期一次,一个月也就四次,但这不是绝对的,探视权的行使方式以及时间双方可以进行约定,约定时要考虑孩子的生活时间以及学习时间,所以一周一次为宜。
探视权的内容:探视权是指法律授予无生活监护权的父母一方的、对其子女进行经常性看望的权利。通常情况下,只有在法庭审理案件后认为进行探视会严重危害子女的身体、精神、道德或感情的健康时,才会拒绝授予无生活监护的父母一方探视权。子女探望权行使是指离婚后,间接扶养子女的一方探望子女。对探望的方式、时间安排一般由父母在离婚时协商。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双方在离婚时应对子女的探望问题进行协商,对探望方法、时间进行具体、细致的安排。所以,探视权不只是看一看孩子,也是可以带孩子出去玩,互动和交流的。
探视权是能强制执行的,但不能就子女的人身进行强制执行。根据相关规定,如果离婚后直接抚养方拒绝探视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判决之后可以申请执行,要求对方配合探视,如果拒不配合的,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不直接抚养方探望子女的义务。